同樣的場景,同樣的年夜飯后,王素英自然地開始收拾碗筷。這次蘇婉沒有立即開口,而是觀察了一會兒。當她看見婆婆揉腰的動作時,才走過去:“媽,我來幫您吧。”
令她驚訝的是,王素英搖搖頭:“不用,你看電視去吧。”
“沒關系,兩個人快一點。”蘇婉堅持。
婆婆看了她一眼,突然說:“那你洗第一遍,我過水。”
這是一種妥協,也是一種認可。蘇婉微笑著系上圍裙,開始洗碗。過程中,王素英偶爾指點她怎么洗更省水,怎么去油更干凈。這不再是命令與服從,而是傳授與學習。
明遠探頭進廚房,驚訝地發現母親和妻子正和諧地一起干活:“需要我幫忙嗎?”
兩個女人同時轉頭,異口同聲:“不用!”
然后她們相視一笑。那一刻,某種無形的界限被打破了,新的理解正在建立。
洗完碗,王素英泡了兩杯茶,遞給蘇婉一杯:“嘗嘗,明遠他爸生前最愛喝的。”
蘇婉接過茶杯,感受著那份來之不易的溫暖。她明白,婆媳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,也沒有完美平衡,只有不斷調整的界限和互相的包容。
睡前,明遠摟著她說:“今天你和媽相處得真好。”
蘇婉微笑:“因為我終于明白,她不是要一個傭人,也不是要一個競爭對手,她只是害怕被拋棄,被遺忘。”
“那你呢?你想要什么?”明遠問。
“我只要我的位置——既不是客人也不是仆人,而是家庭的一員。你的妻子,她的兒媳,一個有自己邊界的人。”
明遠若有所思地點頭,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妻子的感受。
第二天,王素英悄悄把蘇婉叫到一邊,遞給她一個小盒子:“這是我婆婆傳給我的,現在給你。”
蘇婉打開盒子,里面是一只通透的玉鐲。她驚訝地抬頭:“媽,這太貴重了。”
“拿著吧,”王素英語氣少見地柔和,“你是個明白事理的孩子。這個家,遲早要交到你手里。”
蘇婉戴上玉鐲,大小正合適。她突然想起一年前那個尷尬的除夕夜,那個被堆成山的碗碟嚇到的自己。一年來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閃過,她明白了這就是成長——不是單方面的妥協,而是互相的適應和理解。
“謝謝媽。”她輕聲說,不僅是為禮物,更是為那份終于到來的認可。
王素英拍拍她的手:“明年過年,你來主導年夜飯吧。我把我的拿手菜教給你。”
蘇婉驚訝地看著婆婆,發現她眼中不再是戒備和審視,而是信任與期待。
“好,”她鄭重答應,“我一定好好學。”
窗外,新年的第一場雪悄然飄落,覆蓋了舊年的痕跡。屋內的兩個女人相視而笑,彼此間那道無形的界限在溫情中慢慢融化,如同雪花遇見溫暖的大地,化作滋潤新芽的春水。
蘇婉知道,未來的路還很長,婆媳之間還會有摩擦和磨合。但重要的是,她們已經找到了彼此相處的方式——既不是主客分明,也不是模糊邊界,而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,共同找到那個動態的平衡點。
生活就像那些需要清洗的碗碟,總有油污和殘留,但只要用心洗滌,總能重現光彩。而她與婆婆的關系,也在這場無聲的洗禮中,變得通透而明亮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