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晚上,趙志剛突然說:“謝謝你。”
林曉薇詫異地看著丈夫。
“我以前從來沒想過你有多累,”趙志剛承認,“總覺得女人做家務是天經地義的。直到最近我才明白,家是大家的,責任也應該是大家的。”
林曉薇的眼眶有些濕潤。兩年的委屈和掙扎,終于換來了這句理解。
“我也不是非要爭個輸贏,”她說,“只是希望被當成家人,而不是免費保姆。”
趙志剛握住她的手:“我知道錯了。以后我會多幫忙的。”
如今的家宴上,林曉薇依然會是主廚,但身邊多了幾個“助理”——丈夫負責洗菜切菜,小姑子擺盤,公婆負責品嘗和夸獎。廚房里不再是孤獨作戰的戰場,而成為了全家交流的空間。
林曉薇望著窗外,夕陽西下,天空再次染上了美麗的橘粉色。她想起了那個決定改變的傍晚,那個煎餅果子的味道,那個第一次鼓起勇氣說“挪挪”的時刻。
她不是要推翻什么,只是想要一個公平;不是拒絕付出,只是拒絕被利用;不是不愛這個家,只是更愛自己了。
這場餐桌上的革命,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,有的只是一個重新找到平衡的家庭。而林曉薇明白,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它需要堅持,需要智慧,更需要那份不愿再做傻子的勇氣。
廚房的燈亮著,鍋里燉著湯,香氣飄滿整個屋子。這一次,不是她一個人在忙碌。
“媽,來嘗嘗咸淡。”林曉薇喊道。
婆婆走過來,舀了一勺湯,吹了吹,品嘗后點頭:“正好,曉薇的手藝越來越好了。”
林曉薇笑了,那笑容里不再有委屈和隱忍,而是真正的輕松和愉悅。
餐桌上的革命,不是為了不再做飯,而是為了在做飯時,身邊有家人的陪伴和理解。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——一個家,而不是一個工作崗位。
日子就這樣在溫馨與和諧中緩緩流淌。某一天,趙志剛公司組織家庭日活動,要求員工帶上家屬一起參加。林曉薇精心打扮一番,和趙志剛手牽手來到活動現場。
活動中有個廚藝比拼環節,趙志剛和林曉薇組隊參賽。賽場上,林曉薇熟練地切菜、調味,趙志剛在一旁認真配合,遞調料、打下手。他們的默契讓周圍人紛紛稱贊。最終,他們憑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贏得了比賽。在領獎臺上,趙志剛深情地對林曉薇說:“感謝你讓我明白了家的真正意義,也讓我學會了承擔責任。”臺下的公婆和小姑子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從那以后,家里的氛圍更加融洽,林曉薇在工作上也更加得心應手。
她知道,曾經的堅持換來了如今的幸福,未來的日子,她將和家人一起,在這煙火人間,譜寫更多溫暖的篇章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