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不到兩周,那瓶洗發水就見底了。曉雯鼓起勇氣問表妹,李悅滿不在乎地說:“用了一點而已,小氣鬼。”
曉雯去找姑姑,姑姑卻教育她:“都是一家人分什么彼此?你當姐姐的讓著點怎么了?”
那天晚上,曉雯無意間看到姑姑偷偷塞給李悅一盒進口巧克力,示意她藏到房間里吃。曉雯突然明白,姑姑不是不懂公平,只是不愿意對她公平。
高三那年,學習壓力越來越大。曉雯經常學習到深夜,姑姑卻總嫌她開燈浪費電。“悅悅明天還要上課呢,你別影響她休息。”
生日前一周,媽媽特地打來電話,說給姑姑轉了錢,讓給曉雯買個蛋糕,再買份禮物。“你姑姑說你想要支新鋼筆,媽媽托人買了寄過去啦。”
生日那天,曉雯從早等到晚,卻沒有等到蛋糕。晚飯時,姑姑只端出一碗面條:“高三學習緊,別吃那些甜膩的影響腦子。”
曉雯默默吃完面條,回房復習。半夜起來上廁所時,她聽見客廳有細微的聲響。悄悄望去,姑姑和李悅正分吃一個精致的草莓蛋糕,李悅手里還拿著一支嶄新的鋼筆——正是媽媽說的那支。
曉雯沒有出聲,靜靜退回房間。那一夜,她睜著眼睛直到天明。
從那天起,曉雯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。她不再期待公平,不再渴望溫暖,唯一的念頭就是考上遠離這里的大學。
高考那天,姑姑難得地煎了兩個荷包蛋,放在曉雯面前。“好好考,給你爸媽爭口氣。”
成績公布那天,曉雯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。姑姑笑容滿面地接待前來道賀的鄰居,仿佛這一切都有她的功勞。
收拾行李時,姑姑假惺惺地問:“以后放假還回來住嗎?”
曉雯拉上行李箱拉鏈,抬頭直視姑姑的眼睛:“不了,學校宿舍挺好的。”
大學四年,曉雯很少回家。寒暑假不是留校打工就是去父母打工的城市。畢業后,她在大學所在的城市找到工作,安家立業。
每年春節回老家,她只去姑姑家坐十分鐘就走。姑姑總跟親戚說她“翅膀硬了忘本”,曉雯從不辯解。
今年春節,曉雯帶著三歲的女兒回老家。姑姑抱著李悅的孩子,一個勁地夸聰明可愛。臨走時,姑姑突然塞給曉雯一袋橘子:“帶著路上吃吧。”
車上,曉雯的女兒仰著小臉問:“媽媽,為什么那個奶奶給你的橘子都是爛的?”
曉雯低頭一看,袋子里果然全是挑剩的次品。她搖下車窗,將整袋橘子扔進路邊的垃圾桶。
“寶貝,有些人就像這些橘子,外表光鮮,內里早就壞了。”曉雯輕聲說,發動了汽車。
后視鏡里,姑姑家的房子越來越小,最終消失在拐角處。曉雯忽然覺得,心里某個擰了很多年的結,在這一刻終于松開了。
有些傷害就像墻上的釘子,就算拔出來,痕跡也永遠都在。但至少,她不再需要為那些痕跡而疼痛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