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馮浩發言的時候,石院長到舞臺后面去喝水去了。
倒不是石院長上臺緊張。
藝術家的情緒很至臻圓滿,什么都不在乎的時候,是沒有緊張這種感覺的。
她就是身體不行,舞臺上光太亮了,感覺像是腦袋上種了幾顆太陽。
被烤干了,她下來補補水。
結果聽到馮浩最后的話,她嘴里的水全都噴出來了。
我那個去!
這小家伙比我還狠。
自己剛開始都沒有這個覺悟。
都說藝術家放蕩不羈,視金錢為糞土,那是因為藝術家要么窮困潦倒,窮死,一點屎都吃不上,要么是藝術家來錢太容易,錢跟拉屎一樣,吃點東西就拉,很容易。
石院長前后兩種狀態都經歷過。
她對金錢的狀態還是能比較平和的。
得之我病,失之我幸。
不過馮浩一個年輕人有這樣的決心和覺悟,石院長還是很佩服的。
她本質上來說還是比較純真善良的,雖然這個詞現在用來形容人都少見,或者形容小朋友比較多,成年人世界太復雜,配不上這個詞。
但是石院長這種藝術家除外,她的精神世界更豐富,她要創作出好的作品,心底一直保留她純真善良的底色。
就算是破財消災,也有人也可以選擇揮霍掉,她選擇捐掉,這些年,她也幫助了不少人。
聽到馮浩這話,石院長心想,難怪第一眼看這小伙子就想畫他,不僅僅是因為帥,大約是因為同性相吸吧。
石院長又喝了一口水,然后上臺。
總結發言,一句話,結束。(感謝金主們喜歡,近期不出畫作了,要去泡病號了。)
現場又響起歡快的笑聲。
買畫人就希望畫家不要太高產。
物以稀為貴。
如果一個畫家一年隨便畫幾十上百幅畫,他的畫作,很難保值,作品太多了,一股腦流出,肯定會跌。
你買了這個畫家的畫,也不能說以后就不讓人畫了。
其實畫家跟明星也差不多,現在很多流量明星難以持久,就是因為只要火了,經紀公司就會短期內讓對方瘋狂參加各種活動演出各種影片,抓緊時間撈錢,涸澤而漁,很快就把自己的價值消耗掉。
石院長這么說,大家就都輕松的笑了。
比較愉快的一場儀式,廢話不多,流程簡潔。
一開始眾人以為那年輕的畫家說的是自己畫畫感悟,后來才發現,他并不是僅僅在分享創作經歷,夸夸其談,而是說,要把畫作收入捐給舍友的家鄉。
現場很多大佬本來就是來捧石美玲的畫的,看中了她的作品的投資價值,卻沒有想到意外看到了石美玲的關門弟子,他畫的也很好看。
但是投資價值,他們是沒有看到的,新人,誰急哄哄的下場,在畫畫界里打新股,新股活太久,變數太大,一般都是血本無歸。
此刻聽這年輕畫家的一番話,卻感覺有點可惜,早知道應該買他的畫,這個畫家本身很特殊,他是石院長獲獎的那幅畫上的少年,很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