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初的政局,與后世大不相同。
自從老朱殺胡惟庸,廢除丞相制度之后,中書省也就不復存在。
老朱一個人獨權大攬。
開始的感覺還很不錯,但很快,比生產隊的驢還能干的老朱,也被堆積如山的奏折,和整日整夜都處理不完的公文、國事給壓垮了。
即使老朱不要命般的工作,為了防止自己遺忘了什么事情,甚至在臥室和書房貼滿了一條條便條,經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,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,可還是干不完!
根本不可能干完!
最后,老朱也不得不承認“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,不可無輔臣”。
于是開始設置大學士作為顧問,幫著處理朝政。
同時,也有了通政司衙門。
洪武年間,通政司還不是后世的擺設,反而地位極高。
通政司有權將各種奏章分解、整理、再呈送到皇帝面前。
當楊士奇和朱高煦率領一眾錦衣衛,趕到通政司的時候,里面正忙得熱火朝天。
大量的奏章正在被分門別類,分成了許多類別,每一類都堆積如山。
有人高喊道:“都動作麻利點,所有的奏章,今天要全部處理。”
“最遲明天上午,就要全部呈交吳王殿下。”
楊士奇帶著一眾錦衣衛走了進去。
那名官員明顯不認識他,見狀立即斥責道:“你是何人?竟敢擅闖通政司衙門?可知這里是朝廷重地,擅入者死罪!”
楊士奇未穿官服,只著便衣,他以手輕輕拉了拉衣領,稍作整理,正聲道:“翰林院侍講學士,楊士奇!”
此言一出。
通政司內的官員,人人變色。
楊士奇由一介布衣之身,得吳王器重,舉薦為官,受陛下親封為翰林院侍講學士,一步登天。
這已經成為大明官場的一個傳奇故事
凡京中官員,無一人不曾聽說。
有人嫉妒,有人羨慕……有人感嘆命運的不公,自己為何就沒有遇上這種好事……
只不過,自那之后,楊士奇一直在吳王府中辦事,并不與朝中官員打什么交道。
大家都只聞其名,未見其人。
此際驟然聽到他的名字,通政司的官員們,在短暫的驚愕之后,便立時露出笑臉相迎。
“原來是楊侍講大駕光臨,失敬!失敬!”
通政司官員盡皆抱拳拱手行禮。
“卻不知楊侍講前來,有何貴干?”
一名官員上前道:“莫不是吳王殿下的身體好,可以處理政務了?”
他彎腰打著笑臉道:“呈送奏章,乃是通政司的職責。”
“又豈敢有勞楊侍講親自跑一趟?”
楊士奇淡淡道:“誰告訴你,本官是前來取奏章的?”
云淡風輕的話,落下時卻有若驚雷。
那名官員一愣,忙道:“那卑職就不知,楊侍講前來,有何貴干?”
他其實亦是一名五品官。
論品級并不比楊士奇低。
但誰都知道,翰林院的侍講學士,可不能按一般的品級來算。
巴結討好的時候,稱一聲“卑職”,實屬正常。
這名官員雖然在通政司辦事,也聽從了朝廷上一干文官的建議,不給吳王殿下遞呈奏章。
然而,當著楊士奇的面,卻不敢有半分不敬,反而竭力討好。
“楊侍講若有什么事要辦,盡管吩咐便是,只要卑職力所能力,一定要辦。”
“好啊,我們是來砍你們的腦袋的!”
一道脆生生又略帶童稚之氣的聲音,驟然插嘴道。
朱高煦抱著寶刀,威風凜凜的看著屋內眾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