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孝孺“背叛”后,朱允炆也懷疑起了黃子澄。
朱允炆與朱允熥是多年的“兄弟”,對其還是十分了解的。
很清楚朱允熥從前寫的詩詞文章是什么水平。
可黃子澄出題作詩,朱允熥卻寫出了驚世之作,未免也太令人匪夷所思。
從前,朱允炆不曾懷疑過老師。
苦思不得其解。
如今,被方孝孺“背刺”,連帶著也質疑起了黃子澄。
會不會是他與朱允熥串通好的呢?
因而,在黃子澄去獻王府見他的時候,怒言相問。
黃子澄有苦也說不出,只能暫時離開獻王府,想著等朱允炆氣消了再說。
正好遇到昏倒在王府大門前的方孝孺,念及往昔交情,便將他帶了回來。
聽到方孝孺的話,黃子澄沉吟道:“若真是如此,你可以設一個局,揭穿他的老底。”
“也唯有如此,才能表明你對獻王的忠心,表明你從未背叛獻王。”
方孝孺精神一振。
這倒是一個辦法。
若是揭露了吳王無才卻欺世盜名的真相,自己背叛獻王的嫌疑,便可以徹底洗清了。
在天下人眼中,他就還是那個風骨峭峻,忠心不二的方孝孺!
“好!”方孝孺應聲而答。
旋即又皺起眉頭:“要讓吳王露出馬腳,還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,這只怕不易。”
以朱允熥的身份地位,可不是他們能隨便出題考的。
何況吳王還到處與人說,詩詞歌賦皆是小道,自己平常不作詩。
更不與他們這些讀書人談論詩詞歌賦。
“眼下就有一個現成的機會!”黃子澄笑道:“聽說有一個名喚羅貫中的人,今日約了一群書生,在城中的聚賢酒樓,一起飲酒,談論古今事,引得許多人都前往圍觀。”
“羅貫中?”方孝孺腦海內立時想起一個人,道:“那個喜歡寫傳奇故事的羅貫中?”
此時的羅貫中,已經垂垂老矣。
雖然從未參加過科考,但因為一直著書,他在明初的讀書人中,也勉強算是有幾分薄名。
方孝孺也聽說過這個人。
不過,在方孝孺這類正統文人眼中,羅貫中不去精研圣人之學,卻醉心于寫傳奇故事,屬于不務正業之輩,登不了大雅之堂。
他與羅貫中這種人,當然也沒有啥交往。
驟然聽黃子澄提起,不免有些不解。
此事與吳王,又有何關系?
黃子澄解釋道:“聽說吳王平日里,喜歡看一些傳奇故事,還特意令人搜集。”
“他辦的《大明日報》上,不也有許多此類故事嗎?”
方孝孺冷哼了一聲。
對許多讀書人而言,看傳奇故事打發茶余飯后的閑暇時光,也不失為人生快事。
然則若沉迷其中,不去鉆研四書五經,圣人之學,便是典型的不務正業了!
方孝孺自己偶爾也會看一下,心里卻又對這些極度鄙視。
“吳王聽到羅貫中來金陵城的消息,竟親自前往聚賢樓,說是素來仰慕此人,要會一會他。”
“你現在抓緊時間前往,說不定還能在聚賢樓見到吳王。”
黃子澄撫了撫須,笑道:“文人雅士聚會,他又自稱仰慕羅貫中,你正好可以借機出題,讓他下不了臺,當眾揭露他并無任何真才實學的真相。”
“如此既能對吳王的聲望造成巨大打擊,也能洗涮你投靠他的嫌疑了!”
“妙!”方孝孺站起身來,深深一拜:“多謝黃兄指點!此行若有所成,必不忘黃兄今日之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