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子澄卻不受他的禮,冷冷道:“待你真做出吳王名譽掃地之事,再來拜我不遲。”
“要不然,叛徒之拜,黃某人是萬萬也受不起的!”
……
聚賢樓。
此樓地處金陵城北部,距離長江不是很遠。
因樓修得較高,故而站在樓上,可以眺望長江之水,風景極佳。
當方孝孺趕到聚賢樓的時候,便看到大量的兵士,早已將聚賢樓團團圍住。
閑雜人等,皆不得靠近。
自朱允熥上次遇刺以來,他出行時的防備,早已大大加強。
今日聽到羅貫中的消息,朱允熥一時興起,趕了過來,想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“古代小說之王”。
事先便令錦衣衛圍住了集賢樓,只許出,不許再有外人進入。
此時的朱允熥,正在聚賢樓內,與羅貫中相對而坐,望著眼前的老人,莫名有恍惚之感。
史書上關于羅貫中的生卒年間并不具體。
有記載說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便已離世,也有人說他活到了建文年間。
與外面不一樣,里面的守衛并不算森嚴。
畢竟,不可能有人提前知道朱允熥今日要來此,也就不可能事先潛伏殺手。
只要將外面圍住,里面都是一群讀書人,有幾名貼身侍衛,足以護得他安全無虞。
“本王久仰羅先生之名,今日來此,是想邀請羅先生前往《大明日報》寫傳奇故事。”
此言一出,羅貫中臉上頓時流露出心動之色。
吳王是何許身份?
他親自相邀,這可是多少人都渴求不到的榮幸。
似羅貫中這種寫小說的人,當然希望自己所寫的小說,能被萬人傳誦。
然而,縱然他有著高超無比的寫作技巧,可受制于時代,他創作的小說,雖已算頗有名氣,傳播面卻仍不算很廣。
與《大明日報》這種每日印刷幾十萬份的報紙,不可同日而語。
若是能在《大明日報》上刊登連載……
但很快,羅貫中搖了搖頭。
“吳王殿下厚愛,羅某不勝感激,只是羅某素來自由慣了……”
“羅先生只是去報社寫文,并不受任何約束。”朱允熥可不愿意就此放過他。
作為施耐庵的弟子,羅貫中除了寫出《三國演義》外,也曾參與創作過《水滸傳》。
還寫了《隋唐志傳》《殘唐五代史演義傳》和《三逐平妖傳》等著作。
有些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遺失。
便是最有名的《三國演義》,實際上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。
還是后世之人整理匯編,修正文辭,才有了流傳最廣的通行版。
此時若能讓他來《大明日報》寫,便能獲得名著最初的樣子。
再說,《大明日報》的每日頭版頭條——洪武大帝傳奇,正缺一個能扛大旗的作者。
雖然現在寫得也算不錯,老朱還挺喜歡的。
可若是由羅貫中來操刀持筆,一定能寫得更精彩,更引人入勝,更能討老朱的歡心。
畢竟,寫小說這事,老羅才是最專業的。
朱允熥算盤早已打好,如何能放羅貫中離開?
見到他竟拒絕自己的相邀,朱允熥干脆直接丟出了王炸。
“羅先生莫不是擔心自己昔日曾在張士誠麾下效力,怕被人舉報,故而不參加科舉,遠離朝廷,也因此而謝絕本王的邀請?”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