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王來見羅貫中,兵士只是圍住了酒樓外面,不讓外人再進入,并沒有驅趕早已提前進入的人。
故而,他們都一直在旁邊看著。
之前聽到吳王相邀,許多人還羨慕羅貫中運氣好,竟被吳王看重。
以后一飛沖天,指日可待。
卻不料,突然峰回路轉。
難道吳王仰慕羅貫中是假,來殺他是真的?
朱允熥微微笑道:“你的老師施耐庵,曾是張士誠的軍師,本王說得可對?”
跪在地上的羅貫中,猛然抬頭。
想不到,吳王竟然連這個都知道。
尋常的張士誠舊部,只要沒有勾結倭寇,為害百姓,朝廷還能網開一面。
畢竟,張士誠也曾是割據一方的霸主。
手底下兵士眾多,許多人只是在元末時走投無路,才被裹脅著加入。
大明初立,對這些人當然不會太過深究。
然而,若是張士誠麾下的核心人物,就截然不同了。
那是必定要追究到底的!
不僅是羅貫中,就連酒樓內的眾人,也都忐忑不安起來。
他們當中不少是相邀而來,或慕名而至。
如果羅貫中是反賊,那他們算不算同犯呢?
吳王親至,便是來殺人抓人嗎?
在眾人既驚又懼的眼神中,朱允熥伸手扶起羅貫中。
“你為本王辦事,本王自會護你周全。”
“區區張士誠舊部而已,別人保不了你,也不敢保你。”
“但本王一句話,便能保你全家老小安全無虞!”
羅貫中頓時呆住了。
“殿下為何如此待草民?”
半晌之后,他出言問道。
“本王喜歡看你寫的傳奇故事。”朱允熥笑道:“特別是你寫的三國演義。”
“啊!”羅貫中再度怔住。
此時的他,雖然根據陳壽的《三國志》和和裴松之注解,以及民間早已流傳的三國故事傳說,創作出了三國演義的絕大部分內容,可并沒有刊印發行。
世上知道這本書的人,應是寥寥無幾。
想不到吳王竟然看過。
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。
正待出言相問,就在這時,外面有侍衛來報。
“方孝孺求見!”
朱允熥愣了愣。
方孝孺不惜追到聚賢樓來見自己,應該是急著想洗清身上的“冤屈”了。
略一沉思,朱允熥揮手道:“讓他進來吧。”
不一會兒,方孝孺從外面走了進來。
“參見吳王殿下!”
方孝孺恭身行禮:“聽聞吳王殿下在聚賢樓與文人雅士飲酒,縱談古今天下事,此舉不失為千古美談。”
“方某不才,厚顏前來赴會。”
他再怎么耿直,這種情況下,還是知道要稍微變通一二的。
方孝孺不愿意變的,只是纂改圣人之言。
這涉及他心中所認的“死理”,他做人的底線!
朱允熥笑道:“方先生來得正好,本王正欲邀請羅先生去本王創辦的《大明日報》效力,他許是嫌棄本王學問低,不愿屈就。”
“方先生是有大學問的人,你出面幫本王勸勸,羅先生也許就答應了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