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貫中連忙再度跪了下去:“草民絕無此念頭。”
“吳王殿下之才,天下聞名。”
“草民豈敢小覷?”
朱允熥面露喜色:“這么說來,你是愿意來本王的報社就職了?”
“殿下親自相請,草民卻之不恭!草民謝殿下知遇之恩,愿竭盡心血以報。”
話說到這份上,羅貫中自知再也推不掉。
何況,若是能去除張士誠舊部身份的影響,老羅還是挺愿意去大明日報任職的。
那可是天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。
在上面隨便寫一篇文章,都能令天下皆知。
“好啊!以后,就請羅先生在《大明日報》上連載三國演義。”朱允熥將羅貫中扶起。
要讓訂閱報紙的人每天不間斷的讀報,連載小說無疑是極好的手段。
后世著名小說家金庸正是靠此支撐起了報社。
洪武大帝傳奇寫的是當朝皇帝,涉及政治正確,能自由發揮的空間有限。
而三國故事,在民間淵遠流長,再由羅貫中寫出來,一定能吸引數不清的讀者,進一步提高大明日報的銷量。
方孝孺冷眼旁觀,心中暗暗恥笑不已。
吳王身為監國,不去邀請名動天下的飽學大儒,卻鄭重其事的來邀一個寫傳奇故事的不入流老書生,未免也太荒謬了。
不過,他可懶得規勸吳王這等無可救藥之人,但眼下卻是一個機會。
方孝孺拱手道:“恭喜吳王殿下喜得良才。”
“今日吳王殿下親至聚賢樓,足見求才若渴之心。”
“久聞吳王殿下雖然年少,卻是才高八斗,學富五車。”
“適才吳王殿下邀羅先生去大明日報寫三國演義。”
“三國故事,民間流傳甚廣。”
“方某亦有所耳聞。”
“若是能匯聚成書,必定被無數人爭相傳誦。”
“方某建議,不如由吳王殿下來為此書寫一首開篇詞。”
“一則以示吳王器重羅先生,禮賢下士之意。”
“二則吳王高才,此詩詞一出,必定隨今日之佳話,一同流芳千古。”
“將來天下人論及此事,亦是一段傳奇了。”
他嘴上這般說著,心中想的卻是那些粗鄙不堪的傳奇故事,配上朱允熥寫的爛詩詞,正好相輔相成,讓其成為天下人眼中的笑話。
方孝孺的話一出口,樓內頓時響起一片叫好之聲。
吳王所寫的那首長城雪詞以及那幅對聯,早已在老朱的有意宣揚下,傳遍天下讀書人耳中。
吳王也隱約成為大明少年才子的化身,一改老朱家盡是泥腿子的形象。
他們這些文人,本來閑著無事時,就會寫詩作詞,比試水平高低。
此際聽到方孝孺邀請吳王現場作詩詞,這可是極難遇到的事,哪有不叫好之理?
朱允熥淡淡望了方孝孺一眼。
他剛才還在奇怪,為什么方孝孺會跑來湊熱鬧?
原來是特意跑來為難自己,想讓自己不下不了臺?
不過,他似乎運氣真的不太好。
竟然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。
既然如此,那他就不客氣了。
朱允熥轉頭望了望四周人群,振聲道:
“本王身為監國,肩負萬鈞重擔,不敢在詩詞歌賦上浪費太多時間,以免誤了治國大策。”
“不過,方先生所言,不無道理。”
“羅先生是本王仰慕已久的人,本王今日便為他的書作一首開篇詞,又有何妨?”
“來人,筆墨侍候!”
方孝孺臉上頓露狂喜之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