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界寺。
燭火搖曳,映照著陰冷的石壁,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與不安。
酷刑之下,聶渙兒痛得死去活來,慘叫之聲不絕于耳,回蕩在幽深的殿堂內。
然而,無論怎么用刑,再怎么去問,聶渙兒仍堅持是受吳王指使。
“奴婢初入宮的時候,在宮中孤苦無依,猶如浮萍。”
“后來有一日,吳王入宮,奴婢便刻意奉承了幾句好話。”
“吳王很高興,賞了奴婢十兩銀子。”
“再后來,凡吳王入宮,奴婢便必定去侍候。”
“一來二往,漸漸與吳王變得十分熟悉。”
“這些事情,在宮中有不少人知曉,陛下若是不信,將宮人傳來一問便知。”
朱允熥聽他說著,心也一點點沉了下去。
難道前身真與聶渙兒有特殊關系?
這是前身給自己挖的大坑嗎?
“再往后,奴婢會將宮里的一些消息,告訴吳王。”
“吳王又讓奴婢去刻意結交獻王。”
“目的是掌握獻王的動靜。”
“那時候,吳王雖然還十分年幼,心思卻極為縝密,有世人遠不及之才。”
“只是吳王善于藏拙,因而不被外人所知。”
“自那之后,奴婢才與獻王有了交往。”
聶渙兒被嚴刑拷打折磨得淹淹一息,此時說話也是有氣無力。
但所說的內容,仍一如從前,沒有半分改變。
朱允熥卻從他的話里,聽出了不對。
畢竟,前身的情況,他很了解。
本來就是一個智商不高的孩子。
可聶渙兒說前身年幼時便心思縝密。
就是明顯的胡說八道了。
這反而令朱允熥稍稍放下心來。
只要不是前身給自己挖的坑就好。
以前身的智商,或許知道要籠絡討好一名宮中太監。
但絕不會讓他再去做間諜。
何況前身被朱允炆的假仁假義騙得團團轉,從來就沒有懷疑過朱允炆,更沒有想過要對他做任何不利之事。
自然不可能安排太監去做這種事。
無論是什么人在幕后指使聶渙兒陷害,總會露出馬腳的。
“那天晚上,陛下讓奴婢去傳旨。”
“其實奴婢什么時候出現攔截三法司,并不是獻王的安排,而是吳王殿下的安排。”
“如此一來,就能讓陛下誤以為奴婢是獻王殿下的人。”
“偏偏獻王殿下又確實與奴婢走得近,又親口問過奴婢宮中的事,自是無法辯解什么。”
聶渙兒緩緩說著,雖氣息萎靡,卻是條理清晰,字字句句分明。
“在此之前,吳王殿下早就命奴婢暗中去聯絡樸家余孽。”
“吳王殿下說,要讓樸家余孽來行刺他。”
“奴婢當時還十分不解,但吳王殿下堅決,奴婢便只能照辦。”
“樸家的余孽,并不知曉真相。”
“他們還以為,找到了給自家人報仇血恨,殺掉吳王殿下的機會。”
“因此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。”
“這正是吳王殿下的高明之處。”
“哪怕是讓刺客來行刺自己,也是真正的行刺,并不是簡單的演戲。”
“外人不可能看出任何破綻。”
“吳王殿下厲害啊!”
聶渙兒感嘆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