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孫殿下決定親自統率艦隊,揚帆出海,誓要蕩滌倭寇之患的消息傳出,整個金陵城都沸騰了。
這段時間以來,朱允熥經常前往大明軍事學院講課。
即便是藍玉,王弼等久經沙場的將領,也對他的軍事見解和戰略思想十分欽佩。
很多內容,他們心里也知道,但受制于知識文化水平,若讓他們來講的話,卻是無法用精準而生動的闡述出來。
還有一些,則是他們以前也沒有想到過的。
太孫殿下都能一一講出,足見其天賦之高。
然而,紙上談兵和實際領兵作戰畢竟不一樣。
戰場瞬息萬變。
在大多數時候,戰場上做決定需要的是過人的膽識,無畏的勇氣,以及超人一等的敏銳直覺,而不是各種預想好的謀略。
擅長在后方做規劃,做謀略的人,未必適合在前方率領千軍萬馬作戰。
兩者表面看起來都是在指揮軍隊打仗,實際上已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了。
太孫殿下畢竟沒有上過戰場。
他能行嗎?
藍玉首先找到朱允熥。
“太孫殿下既要率軍親征,我藍玉愿為先鋒!”
朱允熥搖頭:“不必了。”
“海上作戰,非比陸地,舅姥爺并沒有出過海,不習海戰,又何必同去呢。”
海軍是專業性很強的兵種。
藍玉雖然是陸上名將,但到了海上,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。
何況,他這次之所以親自帶兵出征,就是要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。
若有藍玉這樣的名將坐鎮,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都是藍玉的功勞,他不過跟著撿點便宜,賺取名聲罷了。
這對于朱允熥的計劃不利。
因為大明初創,開國大將都還在,各類軍頭本身就太多了。
他也并不想在新軍里面,再啟用這些人。
藍玉可以用,但同時也要壓。
說到底,軍權必須控制在自己的手中,而不是假手于人。
“可太孫殿下也沒有出過海!”
藍玉顯然不會被一句話輕易說服,繼續堅持。
“大明海軍是我一手創建,我知道該怎么指揮他們作戰。”朱允熥信心十足,又接著道:“舅姥爺,我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。”
“我率海軍出海之后,你去北方,去北平坐鎮,防范北元入侵。”
藍玉皺眉,略一思索,道:“北元沒有理由在此時入侵。”
北元入侵一般都在冬季,不會在春夏之時。
朱允熥笑道:“此番率軍出海,恐怕不是短時間就能回來的。”
“正常而言,北元不會在此時南下。”
“但若藩王們故意去招惹北元,誘導北元南下呢?”
藍玉眸內精芒驟射。
據這段時間陸陸續續傳回來的消息,過去的一整個冬季,藩王們麾下的軍隊,都在主動征戰北元。
他們那樣做,表面打上的旗號是維護北方邊境安寧,掃除北元余孽的威脅。
實際上,以藍玉的眼力,自然看得出來,他們是想以此來激起北元的報復,從而促使北元大軍大舉南下。
畢竟,朱允熥此前還沒有為北元大軍南下做好準備。
相反,因為開辦大明軍事學院的緣故,將包括朱棣等藩王在內的一眾勛貴將領,都留在金陵城。
若北元大軍真的大舉南下,就能啪啪打朱允熥的臉,讓他下不了臺。
可惜冬季的草原荒漠,千里不見人煙。
游牧部落都躲到了少數聚居地。
他們很難尋到蹤影,也就更難將其激怒。
最終,北元大軍并沒有南下。
可到了春夏之季,草長之時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
游牧部落為過冬準備的糧草,都吃完了,需要出來四處放牧。
此時派兵去襲擊,騷擾,對方就不得不出來應戰。
惹狠了,急眼了,自然會大舉還擊。
而這,正是諸藩王所希望看到的。
有關朝廷即將削藩的謠言已逐漸傳開。
藩王們需要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價值,不能被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