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還在金陵城,北平缺少領軍大將坐鎮。
若北元大舉還擊,則極可能將目標對準北平。
“好!那我就去北平城,太孫殿下保重!”
藍玉終于被他說服。
朱允熥微微笑了笑。
這一招是一石三鳥之計。
一是有藍玉坐鎮北平,可保北平安全無憂。
二是北平一帶駐扎的軍隊,多年來一直在朱棣的控制下,讓藍玉前往,也便于在里面摻沙子。
歷史上的靖難兵變,朱棣以八百府兵起家,可很快就有許多軍隊響應,憑借的就是他在軍隊中的威望。
對朱允熥而言,這可不是好事。
雖然朱棣現在已經是“自己人”,但他不允許北平一地的軍權被朱棣所控制。
朝廷的軍隊,就應該無條件服從朝廷的命令。
而不是某一個將領振臂一揮,將士們就聽他的。
正因為如此,朱允熥才將朱棣留在金陵城,讓他遠離北平封地,遠離大軍。
藍玉再前往的話,就能基本上控制了。
也等于是將北平及其附近的軍權,徹底收歸朝廷。
三是同時也讓藍玉遠離了自己舊部。
既能利用藍玉壓制北平的軍隊和將領,也能削弱藍玉在軍中的勢力。
而藍玉對此還十分樂意。
畢竟,他素來都懷疑燕王有異心。
前往北平,鎮住燕王舊部,削弱燕王在軍中的影響力,正合他意。
前腳送走藍玉,后腳朱棣就來了。
“你為宗人令,要管好皇室宗親,重任在身,不得離開金陵。”
朱允熥不待他開口,便搶先拒絕。
朱棣愕然,道:“軍事學院里面那么多宿將,你一個都不帶嗎?”
“行兵打仗,非同小可,你畢竟沒有領過兵,沒有沙場作戰的經驗。”
朱允熥笑道:“倒是打算帶兩個,就是曾在你麾下效力的朱能和張輔。”
對朱棣麾下的諸將,朱允熥早就盤算過。
張玉、丘福兩人雖然能力也不錯,但年齡都過大。
海上風浪一起,恐怕兩人都吃不消。
相比之下,張輔和朱能就年輕得多,也更有培養改造的價值。
再則,雖然兩人此前都在朱棣麾下,但職位還不高,沒有受朱棣太大的恩惠,很容易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。
特別是張輔。
朱允熥翻閱過將領們的資料,他的父親張玉,以前是藍玉帳下的將領,曾經參加過捕魚兒海戰役,一年前才調往燕山左護衛,隸屬朱棣管轄。
盡管朱允熥對自己很有信心,此次出征的軍隊,也是他一手打造的大明海軍。
戰術戰法都是他編制的,與傳統的大明軍隊截然不同。
但朱允熥畢竟是第一次統兵,心里多少還是有些擔心。
朱能和張輔都是年輕將領,在大明軍中也沒有什么名氣。
就算兩人在戰爭中表現光彩奪目,從此嶄露頭角。
那也是他朱允熥有識人之明。
朱能和張輔會感激他的知遇之恩,軍中將士會欽佩他的識人之明。
這與啟用名宿老將是截然不同的。
新軍裝備了大量的火器,作戰模式將有天翻地覆的改變。
但戰場上需要的勇氣、膽識、直覺等能力,卻是相通的。
朱能和張輔作為歷史上的名將,或多或少能發揮一點作用。
海上作戰也許不行。
可遠征軍還是要登陸的。
兩人雖然未成名,但都早就上過戰場。
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,即使他們現在不熟悉新軍的戰術戰法,但只要給他們時間,未來的成長潛力巨大。
僅此一點,也應早早帶在身邊,使其成為自己的心腹。
聽到朱能和張輔這兩個名字,朱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。
朱能他倒是知道,那是一名年輕的將領,其父親是燕山中護衛副千戶。
此人曾經隨朱棣一起北征,頗有幾分膽量和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