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熥原以為,《科學》期刊問世,并不會引發太大的漣漪。
眼下的大明,正處于大變革的時代。
無數前所未有之事接踵而至。
宗室制度重立,大明軍隊全面裁軍,黃子澄賣國丑聞,還有一個個的基建計劃和工程出臺……
任何一件事,影響都極為深遠,也引發了數不清的議論。
在這其中,雖然蒸汽機的事,讓許多人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,但實際上吸引的人群數量,依然遠不如其他事件。
國公之位雖然誘人,可除了醉心于此的工匠和有科學基礎的學子之外,尋常百姓還是有自知之明的。
知道那注定與自己無緣,除了極少數的奇才怪才不這么認為。
《科學》期刊,畢竟是專業技術讀物,與普通人的生活無關,也無法像國家大事一樣,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。
所以,朱允熥以為,雖然這本刊物對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影響深遠,但短時間內,對輿論的影響會很有限,需要時間慢慢發酵。
就好像后世最頂尖的學術期刊,普通人一般也不會去關注。
那是獨屬于科研工作者的讀物。
然而,《科學》期刊上市發行之后,朱允熥才發現,自己還是低估這個時代的人,對專業知識的渴望,以及獲取相關知識的難度。
比如說,后世的人,若想學炒菜做廚師,他隨便就能從網絡上搜到大量的教學視頻。
相關書籍更是汗牛充棟。
再不行的話,去新東方報一個班,讓老師手把手教你。
總而言之,在后世,只要你愿意學,絕對不缺少學習資料。
“秘籍”都是公開,方法都是現成的。
但這個時代不一樣。
這個時代想學習當廚師,先得磕頭拜師,奉上厚禮,然后給師傅當牛作馬,將師傅侍候得舒服了,師傅再傳徒弟一點燒菜的本事。
將技術全部傳給徒弟是不可能的,除非是他親生兒子。
連學習做一個廚師都是如此,其他的各項技藝就更不用說了。
大家都喜歡藏著掖著,更有甚者,只傳授給嫡系子孫后代。
傳家不傳外,傳子不傳女。
技術可是吃飯的家伙,怎么能輕易教給別人呢?
《科學》期刊的問世,就如同武俠世界里面,有一個絕世武林高手,突然將自己的畢生所學,都公開出版發行了。
最強武林秘籍出世,并且還大量印發。
由此而引起的瘋狂,可想而知。
《科學》期刊可不僅僅刊登了朱允熥的三大定律,還有木匠講述如何制作某個復雜家具的內容,鐵匠講解打鐵的技巧,機匠,編織,染工……
朱允熥原來只打算發行三千份。
畢竟是學術專業期刊,即使數量少,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后世科研工作者,發表一篇引用數過千的學術論文,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。
三千之數,已經足夠很多人交流,促進技術飛躍了。
然而,連他也沒有想到,《科學》期刊問世后,立即便引發了購買的狂潮。
在許多人眼中,《大明日報》只是用來打發時間,了解國家大事的。
但《科學》期刊是什么?
那上面刊登的是數不清的技術,是無數人視若珍寶,夢寐以求的東西。
對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來說,只要在上面看到一星半點有用的東西,便可能終生受益無窮。
他們又如何能不為之瘋狂呢?
三千本期刊發行完畢之后,黑市上二手《科學》期刊的價格,炒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數十兩銀子一本。
不過,這個價格,很快便回落了。
因為朱允熥得到探聽司回報的消息之后,馬上下令進行了增印。
一萬本!
還是不夠。
三萬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