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《科學》學術期刊成立,大明就仿佛一只沉睡的雄獅,正緩緩蘇醒過來。
民間潛藏的人才數量,遠比朱允熥預計的要多得多。
特別是在具體的工程問題上。
許多獨到的解決方案,讓他都拍案叫絕。
即使在朱允熥以為仍是一片荒漠的數學和物理問題上,也有不少深入的探討。
有些人只是看了朱允熥的力的三大定律,便舉一反三,做出了許多證明,并將其運用到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。
令他都為之汗顏。
果然,學霸無論在哪里都是學霸。
有些學霸僅僅只是看到原理和公式,就能自己推導出各種各樣的變化,并運用其解決問題。
而學渣做了一千遍的練習題,仍是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毫無疑問,大多數人都對力的三大定律毫無興趣。
但也有少數天才,開始對它進行深入研究。
數學亦是如此。
絕大多數人對其感覺就是太難了,沒意思。
可總有人對其樂此不疲。
《科學》期刊作為大明最高,也是唯一的學術期刊,匯聚了大明各行各業天才的想法,對科學問題的探討也越來越深入。
編輯部的人數,也一再增加。
一開始是大雜燴,后面迅速就出現了分工。
分科而學,是謂科學。
專業探討逐漸深入,慢慢脫離普通人常識的范圍時,分科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。
朱允熥也迅速抓住時機,將《科學》期刊分成了數學、物理、工程和制造、冶金、建筑、農業、醫學、地理等幾大子刊。
在數學上,《科學》期刊大力推廣阿拉伯數字計數和運算。
實際上,阿拉伯數字早就進入了華夏。
只是因為華夏另有一套成熟的計數體系,即算籌體系。
算籌體系在華夏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,再加上阿拉伯與傳統豎著寫的文字習慣相悖,故而在華夏一直沒有得到推廣,僅在特定領域使用。
如今在朱允熥的主持,《科學》期刊下屬的《數學》專刊,直接使用阿拉伯計數,并傳播相關的計算方式,書寫方法,利用其期刊獨一無二的影響力,迅速樹立新的習慣。
讓朱允熥有點意外的是,《數學》專刊的民間購買量遠比他的預估要高。
只不過,研究的數學問題,大多數還比較初級。
主要運用于記賬算賬。
解決金銀銅鐵、牛馬豬兔的計算,售賣等經濟問題。
朱允熥也在上面分享了復式計賬法,并將其推廣向全國。
至于進一步提高數學研究水平,那就只能留待以后慢慢發展了。
《物理》專刊則主要上是建立在朱允熥所提出的力的三大定律上,但逐漸也引入了一些其他的東西。
訂閱的人數,同樣有數千之眾。
對一本學術期刊而言,這已經相當多了。
《冶金》專刊主要研究是鐵礦、銅礦等各類礦產的開發,還有火藥的研究,因為水泥也是燒制而出,故而也被歸類到了冶金里面。
雖然在朱允熥知道這并不合理,但眼下的情況,暫時這樣分類,反而是最好的方式。
畢竟,水泥雖然發明出來了,也大量生產應用了,但還要繼續研究提高。
放到“建筑”之類的學科里面,反而遠離了目前相關的專業人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