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。
在蘇州盤桓了一段時間后,老朱繼續東行,來到了松江府。
蘇州自古繁華。
相比之下,此時的松江府,卻并不是多么有名的地方。
然而,當老朱真正趕到這里的時候,竟被街上的景象嚇了一跳。
觸目望去,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各種攤販穿梭其中,叫賣聲不絕于耳。
較之蘇州府,還要熱鬧十倍。
老朱感到十分奇怪,便下車找了一名老漢尋問。
老漢笑道:“看你也是經商的,應該消息靈通才對,怎么連這都不知道嗎?”
老朱不由得尷尬笑了笑,道:“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趕路,沒有仔細打聽外面的事。”
老漢道:“如今有《大明日報》,你們在外面跑,也要多看一看報紙。自大孫殿下監國以來,大明日新月異,我這個糟老頭子,都看得眼花繚亂,有點跟不上啦。”
他輕輕感嘆了一聲。
老朱愣了一下。
此番出來微服私訪,雖然斷了與朝廷那邊的聯系,但《大明日報》可是每日都必看的,卻想不出上面哪些內容,會影響到與松江府城的繁華熱鬧。
“松江府距離海邊不遠。”老漢摸了摸胡須,道:“從前朝廷擔心百姓暗中與倭寇勾結,或是冒充倭寇行兇,不許百姓下海。”
“地方官吏為了執行朝廷的禁令,便禁止百姓在沿海附近居住。導致沿海的肥沃農田,皆成了一片荒廢。”
“如今,太孫殿下率軍鏟除了倭寇,降服了倭國,又開了海禁。”
“這沿海的無主荒田,肥沃無比,大伙都搶著去墾荒呢。”
“松江便是前往沿海的中轉之地,人自然變多。”
原來如此。
老朱微微點頭,還是有些疑惑道:“有這么多人前去墾荒嗎?”
老漢搖了搖頭,道:“那倒沒有,松江城有這么多人,還有兩個原因。”
“一是海防一開,很多人都想出海做生意,或是下海去捕魚,不少人便來了松江。”
“其二嘛,眼下朝廷大舉修路,從松江府到海岸口,還有黃埔江邊的口岸,四處動工,松江府自然云集了大量前來做工的人。”
“特別是順黃埔江而下,距離松江府幾十里遠的地方,正要建一座新城,規模可大呢。”
“這么多人都在松江府一帶聚集,松江府自然變得繁華起來。”
“你若是到那邊去看,便會發現那邊比松江城的人更多,還要更熱鬧呢。”
老朱猛然想起,貌似《大明日報》上還真刊登過。
朝廷要在黃埔江旁建一座新城,朱允熥親自給其取名為“申城”。
對此,老朱并沒有特別重視。
自大明成立以來,建新城這種事,一直在進行。
但新城的建設,主要集中在塞北。
目的是以城池作為橋頭堡,移民墾荒,充實邊疆。
這在老朱眼中,也是控制草原部落的重要手段。
既然草原部落的問題,一時間解決不了,那就一步步來。
穩扎穩打。
慢慢在草原上建城,一年復一年,緩緩推進。
耗百年,乃至幾百年的時間,總能將其控制。
這是老朱心中的規劃。
除了塞北邊疆之外,一般而言,江南地區不會建什么新城。
但如今倭寇被蕩平,倭國降服,海邊大量的荒蕪之地得到開發,因此而建幾座新城,也不足為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