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條理清晰,入木三分。
對于大明經濟運轉,銀行的作用,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金融,信用擴張,流通貨幣變多,物價的上漲與穩定,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等等……都有非常深刻且獨到的闡述。
信中的許多說法,老朱還是平生第一次聽到,只覺耳目一新。
但認真一想,所言又極為在理,且與自己觀察到的大明現狀完全相吻合。
除此之外,信中還有大量的邏輯推理,乃至數學計算,以論證自己的觀點,也恰好補充了老朱之前投稿中的不足。
并且,他在信中,還提出了對大明所面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。
向《科學》期刊投搞的時候,老朱覺得自己研究了這么久,應該是整個大明最懂這些道理的人。
如今看來,還有一個人在這方面的見識,不弱于自己,甚至是遠遠超過自己。
老朱目光,落在信末尾的署名上。
那里赫然寫著“學生朱孫拜上”一行字。
“朱孫?”老朱念叨著這個名字。
想不到如此有遠見卓識的人,竟然是和自己一樣姓“朱”。
但他反復將朱家所有的親戚,都想了一遍,也沒有想出有哪個人名叫“朱孫”。
勛貴功臣子弟中,也沒有這樣的名字。
老朱的記憶力向來不錯,但凡聽說過的人名,極少遺忘。
如果是關系密切或重要的人物,就更不可能忘記。
天下姓朱的人不少,不是只有他自己一家。
看來,此人雖然姓朱,但與自家并無關系。
“朝廷一定好好重用此人,將來他可以擔起輔佐那‘逆孫’治理天下的重擔。”
老朱由衷贊道。
對此人的名字沒有印象是好事。
沒有印象就說明這個人,既不是皇親國戚,也不是勛貴功臣子弟。
老朱用人,素來最忌諱的就是這些。
比如說,當初他對劉伯溫十分看重,覺得劉伯溫真有才啊,治理天下,沒有他不行。
但后來,老朱發覺劉伯溫成了浙東集團的首領,在朝堂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,老朱便只想將他的勢力連根拔起,乃至將他干掉,不讓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。
太過聰明還有權勢,是會威脅到皇權穩定的。
老朱對此有十分清醒的認知。
他更喜歡重用沒有根基的聰明人。
既能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,又不用擔心其威脅到自己的統治。
這個“朱孫”,只是《科學》期刊編輯部的一名普通編輯,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,還這般聰明,必須要加以重用啊!
旁邊,吉垣早已驚得目瞪口呆。
他可是記得很清楚,皇帝陛下向《科學》期刊編輯部投稿的稿子,后面落了陛下的真實姓名。
怎么《科學》期刊收到投稿后,竟然沒有上報朝廷,也沒有察覺寫信的人乃是當今皇帝陛下,就這般似對待平常人一樣給回信了呢?
還稱呼當今皇帝陛下為“朱先生”……
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?
吉垣疑惑了。
想了半天也沒有想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