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相比,老百姓的民生需求,則要為這兩項剛需讓步。
總不至于給老百姓修建能遮風蔽雨的房子,比給自己建宮殿還重要吧?
對統治者來說,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!
征發百姓服徭役的第二個作用是,不讓農民在農閑的時代,完全閑下來。
一大群人整天無所事事,就會整日里想七想八,琢磨這琢磨那,弄不好得想出一些不好的東西,然后造個反玩玩?
不讓他們閑下來,他們便沒時間去想太多,更沒時間去閑聊交流,拉幫結派,組織人馬……
他們造反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,統治也就安穩了。
基于這兩點,讓百姓服徭役的作用是巨大的。
不過,今天與往年不一樣。
今年朝廷并沒有征發一個民工去修宮殿。
雖然宮殿確實也有部分在重建,修繕。
老朱離開后,皇宮里的窗戶,在朱允熥的命令下,都換上了玻璃窗。
許多房間的地面上,也用水泥重新做了防潮,再在上面鋪上皇宮專用的地磚。
金陵城的宮殿原是填湖而建,地勢較低。
一到陰雨天氣,地面便潮濕無比。
這個問題十分嚴重,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程度。
但宮殿修繕,都是朱允熥撥付了銀子,雇傭民工進行的,而非征發的徭役。
當初老朱剛登基稱帝不久,對家鄉懷念不已,下旨營建鳳陽中都,準備將來遷都鳳陽。
為此征發了幾十萬民工。
結果是修建宮殿的民工和工匠對無償服役十分怨恨。
竟在宮殿中埋下了咒符、泥人和木人等物品,以詛咒宮殿的居住者。
即所謂的厭勝之術。
老朱勃然大怒,一度揚言說要將修筑鳳陽中都的幾十萬民工全部處死。
后來經工部尚書薛祥再三勸諫,才放過那些工匠,卻還是處死了一千余人。
這件事也促使老朱最終放棄了遷都鳳陽的計劃。
當然,放棄遷都鳳陽的原因不止于此,此事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無論如何,這都是前車之鑒。
雖然朱允熥并不信什么厭勝之術。
可若真有人偷偷這樣做,心理上還是難免會犯惡心。
畢竟是自己日后要居住的地方,不如付工匠們工錢,給他們很好的待遇,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干活,不鬧出什么事端。
何況,此次宮殿修繕所投入的資金并不多。
對如今財政充盈的大明朝廷而言,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。
至于城墻建設,朱允熥已下達了命令,草原已經被大明征服,后世從此永不筑長城。
各地的城墻也一律不得再建。
時代已經變了。
再修建城墻,沒有什么意義,反而會嚴重阻塞交通。
至于說純粹的觀賞,那眼下大明的城墻真的太多太多了。
今年投入資金最多,建設規模最大的工程,主要是三項。
首先是修路肯定是繼續的。
這是極為關鍵的基礎工程。
在《大明日報》的宣傳下,各地百姓對于自己家鄉修建水泥路的熱情很高。
這是對他們都有好處的事,百姓們自然很樂意。
其次則是堤防和水庫的建設。
歷朝歷代,對河堤的建設都還是比較重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