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孝孺的“天下大公”論,若是他自己個人的思想,那將他殺了,將其言論封鎖,書籍焚毀就是了。
但若是圣人之言,經典所載,朝廷就不能輕易表態站隊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《大明日報》采取中立的姿態,就很有道理了。
隨即,老朱再度拿起報紙,看起了其他內容。
“黃子澄叛國一案正式開審,誓要將黃子澄同黨一網打盡。”老朱的瞳孔不由得微微縮了縮。
這個“逆孫”,將黃子澄關在監獄里面關了這么久,終于要審了嗎?
文章內容則是嚴厲斥責黃子澄賣國之事,并認為他敢私自與倭國簽二十一條,國內必定還有不少同謀。
這些人潛伏在大明,乃是大明的毒瘤,一定要將其全部找出來,徹底鏟除。
百姓凡有知道線索的,皆可向當地衙門舉報。
也可以直接寫信給刑部、大理寺,都察院。
并公布了這些部門的郵寄地址。
茶鋪掌柜在一旁笑道:“今兒個衙門里面,也貼了告示,要抓漢奸,抓叛賊!依我看,朝廷這次是要借著審理黃子澄一案,興起大獄了。方孝孺的事,官員們只怕是顧不上啦。”
老朱的瞳孔,不由得微微瞇了瞇。
他忽然又想起自己的那位筆友朱孫,不知道他對方孝孺之事,以及黃子澄一案,又會有什么獨到的看法呢?
還是說,此人只懂治國之策,不通朝堂權力爭奪的精妙呢?
要不然,也不至于只能做一個小小的編輯,還四處受人排擠,連向朝廷獻計獻策,都被別人搶了功勞。
……
隨著朱允熥下令公審黃子澄,并全力抓捕其同黨的消息公布。
朝堂頓時沸騰了。
朱允熥一出手,便是雷霆之勢。
全國各地衙門,都張貼告示,“捉拿”黃子澄的同謀黨羽。
三法司的郵寄地址,更是被《大明日報》直接公布天下。
于是乎,全國各地告狀的信件,于雪片般寄來。
這個時代的民眾,想要越級告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雖然老朱曾經下旨,任何人都可以來京中告御狀,只要頭頂大誥,就能將不法官員緝拿,押送至京問罪,沿途官吏,皆不得阻攔。
但理論畢竟是理論。
普通百姓怎么有能力沖進官府衙門捉拿官員呢?
自己被官員捉拿還差不多。
這道圣旨的真正用處在于,有能力將官員捉拿的人,那此人就不是尋常的百姓,而是具備了造反能力,可以召集人馬,推翻當地官府統治的人了。
這樣的人,如果愿意放棄造反,轉而來京城告狀,朝廷當然是歡迎的!
反過來,如果他沒有造反的能力,那他就不可能真的抓捕得了地方官員。
也不用擔心那道圣旨,會造成普通民眾不聽地方官員的命令。
因為對沒有造反能力的人來說,這道圣旨是沒用的。
反過來說,如果地方官府衙門被百姓糾集人馬沖進去了,將官員都捉拿了,那說明地方官員,根本鎮不住當地的百姓,無力治理地方,這種地方官,留著也沒用。
正常來說,普通百姓要越級告狀,還是非常困難的。
且不說律法上的限制,僅路程距離這種天然限制,就足以讓絕大多數的人打消赴京告狀的念頭。
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,對普通人來說,從千里之外來京城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路上的食宿消耗就不低。
更別說,沿途還可能遇到強盜土匪。
但如今有了大明郵司,可以寄信,事情就容易多了。
經過幾個月的全力建設,郵司已基本上在全國主要城市全面開設分司。
百姓們只要徒步來自己家附近的城市,購買信封和郵票,就能寄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