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時間,概不受理。
當然,這是對普通老百姓而言。
如果上級官員來視察,那自然是另一回事。
這時候的衙門,是沒有下班休息時間的。
申城的情況,卻不一樣。
百姓去衙門告狀,或辦其他事情,固然要等到衙門上班的時間。
但申城衙門的辦公時間,非常正規。
不像別的地方官府衙門,中午任性休息那么久。
而且,更重要的是,申城還設置了專門的緝盜司,并有許多日夜值班的崗哨。
百姓任何時候,都可以去緝盜司報案。
哪怕是半夜三更,緝盜司都會即刻處理,絕不拖延。
申城的街頭,更是一天到晚都有緝盜司的捕快不停地四處巡邏。
處理任何突發事件。
諸如打架斗毆,偷盜搶劫。
緝盜司的所有捕快,都配備大明制造局專門制造的口哨,放在口中一吹,聲音既獨特又響亮,傳得甚遠。
人們聽到那個聲音,便知道是捕快在辦差。
在抓捕盜賊逃犯的時候,會有熱心人幫著出手。
其他街區巡邏的捕快,聽到哨音,也會趕過來幫忙。
老朱笑了笑,道:“也不知道那個渾小子哪來的這么多鬼點子,想得倒是巧妙得很。”
“那個口哨,聲音響亮,攜帶方便,用來預警,比敲鑼可好多了。軍隊里面也都用得上。”
敲鑼倒并非聲音不夠響,而是攜帶太不方便了。
“這皆是陛下悉心教導,太孫殿下才有今日的成就。”吉垣立即在旁邊奉承道。
老朱斜瞪了他一眼:“咱看你現在是越來越像只會奉承討好的奸臣了。”
吉垣低著頭,臉上堆起笑容,沒有再接言。
老朱的語氣并不算嚴厲,說完之后,又話鋒一轉,道:“朱孫今日沒有寄信過來嗎?”
“來啦!”吉垣連忙將剛從郵差所中收到的信雙手呈上。
如今,老朱與朱孫兩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已十分頻繁。
從一開始只討論大明的經濟情況,漸漸深入到了其他方面。
老朱對朱孫的欣賞,也一日勝過一日。
接過信拆開,便看了起來。
“方孝孺之事,私以為朝廷不能隨意表態,介入其中。”
“雖然從短期來看,朝廷支持程朱理學可以使人心統一,有利于維護統治。”
“但是,如今大明在太孫殿下的推動下,已處于快速變化之中,人心思變。”
“私以為方孝孺講‘圣人之道,天下大公’,由此引起天下讀書人之間的分裂和斗爭,對朝廷而言,是一件好事。”
“讀書人有了理念之爭,朝廷才好駕馭他們,可以對天下讀書人分而治之。”
“如果儒門思想統一,天下讀書人便會齊心協力,同進共退,甚至是一起對抗皇權。”
“這對朝廷來說,絕不是好事。”
……
老朱看到這里,不由得怔住了。
朱孫在信中所寫的,是從一種全新的角度看待此事。
他此前從未有想到過的角度。
對方孝孺的理論,老朱深感厭惡。
但是,對其他讀書人,老朱也不喜歡啊!
只不過,一直以來,在老朱眼中,禁錮讀書人的思想,統一他們的認識,對大明的統治是有利的。
這也是他長期采取的策略。
就連科舉,老朱也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。
將原來的考試范圍大大縮減,死死盯著“四書五經”考。
不許涉及其他的內容。
在老朱一慣的認知中,“洗腦”比什么都重要,要給天下讀書人灌輸“絕對正確”的思想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