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朱孫與他通信得多,已成為了老朋友,且對方并不知曉自己乃是大明皇帝。
要不然,誰敢提半句,肯定得殺他全家。
但不自覺地,老朱開始按朱孫所說的法子做起了自我調節。
坐在酒樓的大堂里,老朱給自己倒了一杯酒。
紹興黃酒。
這是申城許多碼頭工人極喜愛之物。
每天干活結束,來酒館打一碟花生米,再喝一杯黃酒,勞累了一整天的疲倦,便仿佛都煙消云散了。
老朱整日與工人們交談,也跟著喝了起來。
此酒已有幾千年歷史,早在上古之時,便開始釀造。
至春秋戰國,釀造技藝已漸至完善,后來到南北朝時,更是成為了朝廷的貢酒。
《科學》期刊開辦以后,有人投稿在上面發表了如何釀制紹興黃酒的文章,又給了許多小酒坊啟發,使得紹興黃酒的釀制與生產不斷擴大。
當然,促使此酒的越來越興旺的,還有一個原因,那便是水泥的發明。
看起來,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。
然而,世事有時候便是這么奇妙。
紹興黃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。
在此之前,大量糯米都投入筑墻上面。
水泥發明后,這些需求消失了,糯米一下子便過剩了。
偏偏糯米還是極不容易保存,非常喜歡生蟲的米。
怎么辦?
正好紹興黃酒因為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而銷量大增,那便加大釀酒唄。
于是,紹興黃酒產量激增。
申城賣酒的商家,也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。
酒入口腹,只覺有一股醇厚綿長之氣驟然升起。
微醺的感覺,讓人飄飄然欲仙,好不舒爽。
“此酒當真不錯,咱以前卻一直不知。回宮之后,要命地方上貢一些。”
這個念頭剛升起,旋即搖了搖頭。
“一旦將其列為貢酒,地方官必定興師動眾,酒坊也會因為要釀貢酒而耽誤其他事情,給他們增加負擔!”
“再者,貢品的花銷太高,太費錢了。”
“幾文錢便能喝上一杯的黃酒,若變成貢酒,算下來的價錢,只怕要變成幾兩銀子一杯了。”
“價格激增千倍,便成了窮奢極欲。”
“最好的辦法,還是私底下,派人來偷偷買一些。”
老朱心中想著,不由得咧嘴笑了起來。
這個主意當真不錯!
既能喝到讓自己滿意的酒,又不會花勞師動眾,花很多錢。
“老爺,您的信到了。”
正當老朱思索之際,吉垣遞上了朱孫寄過來的信。
如今,每日寫信已經成了老朱的日常。
同樣,朱孫也會每日有回信寄來。
雖然申城與金陵相距六百余里,即使郵司送信的馬車日夜奔馳,也非得數日方能趕到。
一來一回,更耗時間。
然而,現在兩個人寄信,都不等對方回信,便接著開始寄第二封、第三封……
今日收到的信,必定是朱孫幾天前寫來的,而不是對他昨日之信的回信。
老朱也沒有回房中去看,而是直接打了開來。
看信而已,只要不讓別人偷窺便無妨。
收到信回房間去看,反而容易讓人生疑。
“這小子,終于發現大量征服徭役的弊端了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