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不知道對方什么時候會回來。
萬一自己耕種了,結果對方卻回來了,那怎么算呢?
不僅不能獲利,反而惹禍上身。
老朱的政策,就是人走地收。
即使再回到家鄉,原來的地契,也不認了。
田地被直接重新分配。
這一方法,讓許多原本無地的底層,分得了土地。
另一手段,則是巧妙運用明初的幾大案。
如胡惟庸案、郭桓案,空印案等。
特別是郭桓案,有許多地主卷入其中。
老朱便趁機將他們的土地收歸朝廷所有,再分給沒有田地的人。
除了重新分配土地之外,另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,便是大力推廣永佃制。
永佃制下,原本是佃戶的農民,等于在實際上獲得了土地,這當然受窮苦百姓的歡迎。
為了給天下做表率,朝廷的皇田,藩王的王田,無不實行永佃。
某種意義上來說,永佃制下的佃農,已經和自耕農沒有太大的區別了。
較之普通的佃農,當然要好上百倍千倍。
可老朱也絕沒有想到,自己千辛萬苦,花了大力氣推行的永佃制,會成為那些人鉆空子的漏洞,反而加劇了明朝的土地兼并。
這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至少,眼下的大明,永佃制仍是利大于弊的。
而且,朱允熥想到另一件事,永佃制或許正是自己改革土地制度的一個極佳入口。
在此之前,他私下里曾幾次探過一些大臣的口風,旁敲側擊,談及攤丁入畝的事。
不料,卻遭到了那些大臣的一致反對。
包括楊士奇都不支持。
原因很簡單,丁銀、里甲,均徭等,是地方官府的主要收入來源。
也是地方官府對基層加強統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。
一旦施行攤丁入畝,且不說田地的負擔會大大增加,更重要的是,地方官府將失去控制管理戶丁的動力。
國家對人口的管理將由此而失控,埋下極大的禍患。
朱允熥深知此事牽連太廣,也沒有再多說,便哈哈一笑而過。
此際,聽到有關永佃田的事,卻忽然發現正好是一個機會。
攤丁入畝暫時不能實行,平分天下土地更不可能,但如果換一個方法呢?
或許,那才是土地改革最佳的切入點。
朱允熥腦海內念頭飛轉,笑道:“你說的不錯,就這么辦。”
楊士奇聽到此言,頓時大大松了口氣。
他唯恐太孫殿下借此搞什么改革,惹出事端。
眼下朝廷的變革已經夠多了,凡事還是一步一步來為好。
“藩王全撤之后,皇田的數量激增,還需要加強管理才好。”朱允熥話鋒一轉,道:“皇家無私事,以后皇田皆由戶部管理,宮中不再插手。”
此言一出,楊士奇,夏原吉兩人皆是微微一怔,連老和尚姚廣孝亦露出詫異之色。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