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輝祖感慨無比。
身為徐達之子,大明的魏國公,勛貴中舉足輕重的人物,在朱允熥舉辦大明軍事學院的時候,他當然也主動前去拜師了。
但憑心而論,那時候徐輝祖,對朱允熥還是有些不以為然的。
雖然當時的朱允熥,已經有了不小的威名。
可再怎么樣,也只是一個半大的少年而已。
給滿朝勛貴和常年征戰沙場的老將上課,收眾人為徒,怎么看都有些荒唐。
但權力運作從來如此,太孫殿下畢竟是國之儲君,將來的皇帝,他要這樣做,大家也只能跟著附合。
不然,就要落得曹國公李景隆那般身首異處的下場。
何況大明軍事學院剛開辦時,第一個帶頭拜師的,就是他的妹夫,燕王朱棣。
徐輝祖肯定要跟著響應。
心底里的那點念頭,只能深藏不露。
也是在大明軍事學院,徐輝祖第一次見識了新式槍支,大炮,立即被深深的震撼。
太孫殿下能發明這等神物,不得不讓他刮目相看。
接下來的講課,徐輝祖才開始認真聽講。
因為新軍從未上過戰場,大明制造局所造出來的槍支,大炮亦是如此。
雖然太孫殿下所講的內容,戰術戰法,聽上去很有道理,頭頭是道,可還是難逃“紙上談兵”的嫌疑。
學員中雖不乏宿將,可大家畢竟沒有帶領裝備了槍支大炮的新式軍隊打過仗,也無從判斷。
一直到太孫殿下率大明海軍出征,一舉蕩平困擾東南沿海多年的倭寇,又平定倭國。
用鐵一般的事實,證明新軍的戰力和新型武器的威力,才讓眾人心服口服。
徐輝祖認真分析了蕩倭寇之戰,收臺灣之戰,以及平倭寇之戰的戰術戰法。
一方面為新式武器,槍支大炮的威力所震撼。
另一方面,又對朱允熥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,驚嘆不已。
太孫殿下,已然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“軍神”。
恐怕即令是兵仙再世,在新式武器,槍支大炮的加成下,也難與太孫殿下一較高低。
再后來,張輔,朱能遠征漠北,平定北元之戰,又一次證實了他的想法。
雖然是張輔,朱能率兵作戰,但誰都知道,所有的戰略戰法,都是朱允熥親自制定。
張輔,朱能若真有能率軍隨意蕩平北元的能力,早在燕王朱棣麾下時,就已經蕩平了,又何至于等到今天呢?
也只有統率裝備了新式武器,嚴格訓練出來的新軍,按照朱允熥制定的戰術戰法,才能創造那等戰爭奇跡。
將大明的心腹大患北元一戰而定。
至此,徐輝祖又怎么還敢輕視朱允熥所著的兵書呢?
這段日子,他日日苦讀不息。
越是深讀,越是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不凡。
無論是《戰爭論》,還是《十大軍事原則》,都堪稱軍事指揮的瑰寶。
能寫出這等書籍的人,該是孫武那般的“兵圣”。
無論是對戰爭理解,戰爭與政治的關系,還是軍事指揮藝術本身,都已達出神入化之境。
徐輝祖甚至感到,書中的內容,隱隱已觸及屠龍之術。
實在難以相信,這樣的書籍,竟然出自一名年歲不大的少年之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