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太多,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和注意力,以致于許多人下意識地忽視了此事。
可在朝堂的官員里面,圍繞此事的爭論,已是暗流洶涌。
老朱緊盯著他追問:“朝野為此爭論不休,你難道就沒有一點看法嗎?”
楊榮腦海內心念飛轉。
就在剛剛的剎那,他幾乎想要脫口說出“微臣與太孫殿下永遠同進共退”之類的話語。
以此來表明自己對太孫殿下的忠誠。
但在最后時刻,楊榮又收回了這樣的話,沒有將其說出口去。
此言有取巧奉承之嫌,恐怕會為皇帝陛下所厭惡。
深吸了一口氣,楊榮恭恭敬敬道:“陛下問詢,臣不敢隱瞞。”
“于公,臣知陛下素來認為天下當尊卑有序,貴賤有別。”
“治理天下,亦當使人們皆知禮守禮,圣人云‘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’,正是此理。”
“若無長幼尊卑,朝廷何以使百姓守秩序,何以治天下?”
“于私,方孝孺此人,狂妄自大,此前便對太孫殿下多有不敬。”
“臣蒙太孫殿下知遇之恩,深受殿下重用。”
“殿下憂,則臣辱。”
“不敬殿下,便是臣之敵。”
“殿下對他百般忍讓,他卻仍不思報答,竟棄官不做,不為朝廷所用。”
“此大罪也。”
“殿下仍寬宏大量,不追究他的罪,盡顯仁義之心。”
“他卻開創新學,引發朝野紛爭,深負殿下所望。”
“臣與此子,誓不兩立。”
他慷慨陳辭,滔滔不絕,最后卻突然話鋒一轉。
“不過,此子所云的‘天下大公’,乃是圣人之理,臣對此十分認可。”
“只是朝野紛爭不斷,臣身為太孫殿下身邊近侍,不便公開表態。”
“陛下問起,臣不敢不言,伏惟圣聽。”
老朱深深地望著他。
繞了一個大彎,將方孝孺狠狠罵了一通。
最后卻是支持方孝孺的理論。
這個楊榮,還真是有趣。
不過,這很好。
沒有逃避,沒有用話術繞過去。
老朱對此非常滿意。
此前召見楊士奇和姚廣孝,他們的聰明,都給老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。
但在聰明的同時,兩人毫無疑問,都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,用在了“權術斗爭”上。
甚至在他們與老朱見面的時候,仍然在不動聲色的運用。
對此,老朱看得十分清楚。
朱允熥身邊需要那樣的人物,能幫助他穩定朝局。
但朝廷內的黨爭,本身不是目的,只是為了勢力平衡,為了讓上位者永遠牢牢掌握大權。
掌權之后呢?
治國才是目的。
楊榮剛才對國民經濟的講述,便很讓老朱滿意。
首輔之才,權術為末,治國為本。
此時直接表態,不因上位者的喜惡而畏縮不言,道德人品可贊。
“哈哈哈!”老朱仰天大笑。
“好!好!好!”
“果然有志氣!”
“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孫子。”
楊榮微微一怔。
陛下明明剛問了自己,為何卻突然夸起太孫殿下?
陛下這是糊涂了嗎?
他不由得輕呼了一聲:“陛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