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即位登基,理所應當。”
“大臣們身為外臣,縱然心中有不滿,也不會說什么。”
“可你們不一樣。”
“你們是藩王,是陛下的親兒子。”
“陛下的《皇明祖訓》,也給了你們清君側的權力。”
“只要所有的宗室親王,都一致反對他登基稱帝,那朝中的大臣也會支持的。”
朱橚頓覺眼前一亮。
對啊。
朱允熥如今看似占盡優勢,大權在握。
可權力的來源,不還是下面的人擁護嗎?
若是眾叛親離,大家都反對他當皇帝,形勢就變了。
即令是新軍,也未必聽他的號令。
“只恐他不會讓我等藩王回京。”朱橚憂慮道。
“不然。”馮勝搖頭:“若是別人,肯定不會。”
“但我觀朱允熥此人,有才是不假,可自視也甚高。”
“他不會認為藩王進京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。”
“說不定,他還會覺得,這是一個機會。”
“一個讓他借此順利撤藩的機會。”
“他極有可能將所有藩王都召回京城,甚至會允許你們帶著的三衛親兵。”
“若果真如此的話,殿下莫要遲疑推卻,接旨便是。”
“即令沒有旨意,或者旨意是不許進京。那就要據理力爭,聯合諸藩,一起起京。”
“只有進京,才能利用此事大作文章。”
“只有進京,殿下才有扳倒他的機會。”
“守在開封,殿下充其量能制造一次動亂。”
“但最后一定是以失敗而告終的。”
朱橚微微沉吟,道:“好!”
……
金陵。
朱允熥并不知曉朱橚和馮勝的密謀。
他若是知道的話,一定會欽佩馮勝驚人的分析能力。
到底是百戰驍將啊!
哪怕只得到極為有限的情報,也分析得頭頭是道,將各種可能性都擺在了臺面上。
不過,分析判斷和謀略,在對付勢均力敵的對手時,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但當面對比自己強大百倍,千倍的敵人時,卻極有可能毫無用處。
因為世間最厲害的陰謀,也對抗不了“以力破法”四個字。
如今的朱允熥,已是新帝,君臨天下。
他大可以堂堂正正的碾壓對手!
陰謀詭計?
朱允熥對此根本不屑一顧。
老朱隱居深宮,也只是因為朱允熥所圖太大,太過于驚世駭俗,要為大明上一道保險。
皇宮內。
朱允熥坐在書房的龍椅上閉眼小憩。
自從老朱“駕崩”,他便住進了皇宮。
一則是要主持老朱的“喪禮”,也無睱再回東宮。
二來嘛,身為新帝,他本來也該入住皇宮了。
只不過,如今皇宮的后宮已被徹底封閉,使得皇宮的居住面積驟減。
況且,朱允熥終究是要成婚的,也不可能不設后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