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朝天子一朝臣,陛下既已登基,朝中的官員,也該換一批新面孔了。”
“這么快嗎?陛下昨日才舉辦的登基大典啊!”
許多人深感不安。
新皇登基,重新調整朝廷的官員職位,這是慣例。
歷朝歷代,莫不如此。
不過,大多數也會有一個緩沖的時間段。
至少會有一兩個月光景。
官員可以趁這段時間,四處活動,打探消息。
若能謀進,自然更好。
否則,便退而求保位。
實在不行,平安落下,體體面面的告老還鄉,那也勉強能接受。
似今日這般,連半點風聲都沒有,驟然召來議事,大臣們無論是誰,心里都有幾分不安。
“讓勛貴宗親都趕來,怕不是要宣布出海令了吧?”
有人這樣猜疑道。
出海之事,已然傳了很久。
大家估摸著也該實行了。
“但愿是吧。”有人接言道:“只怕還有不測風云啊。”
對于出海,朝堂上下已達到了一致。
無人再反對。
只不過,具體采取哪種方式,仍有不同的意見。
但此事終究是朱允熥一言而定。
……
他們的猜測并沒有持續多久。
很快,朱允熥便傳旨召人進入御書房。
首先進去的是楊榮、楊士奇、姚廣孝、夏原吉以及吏部尚書詹徽,戶部尚書王佐。
幾人見禮之后,朱允熥便道:“皇爺爺曾經有言,本朝再不設丞相之職,后世有敢言立丞相者,立斬不赦。”
“自此之后,六部便直接向皇帝稟報。”
“皇爺爺勤政,國家大事,從不懈怠。”
“但自朕擔任儲君監國時起,便先后新成立了郵傳部,法部,稅務司。”
“再加上職權極重的大明制造局,大明科學院,大明銀行,大明日報等。”
“時至今日,咱大明早已不止是六部了。”
“朕要銳意革新,將來說不得還要新設更多的部門。”
“這么多的部門,事務繁重,朕一人難以處理。”
“朕決定,自即日起,設政務處,協助朕處理國家事務。”
“凡國家政務,除軍國大事外,皆由政務處處置。”
“若有軍國大事,需地方官員或各部委協調的,亦由政務處牽頭。”
“朕若有旨意,政務處依旨意而行。”
“朕若無旨,政務處自行決斷。”
“你們幾個,德才兼備,都是朕所器重之人。”
“詹徽、王佐,你二人更是朝中的老人。”
“首批進入政務處的人,便是你們六個了。”
“政務大臣,總領百官,授一品銜,自即日起上任。”
這是朱允熥首先要進行的第一項改革。
權力從來不會出現空白。
丞相制度持續千年,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。
廢了丞相,仍然有內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