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旨,徐輝祖、耿炳文等一眾武將勛貴,連忙整理儀容,走入御書房內。
外面。
眾臣如同炸鍋了一般,紛紛議論起來。
剛才設立政務處的事,可謂是石破天驚。
雖然大家早猜到新皇登基,必定是要革新吏治的。
卻也沒有想到改的幅度會如此之大。
政務處成立,從此朝堂不再只有六部。
整個權力架構完全改變。
再加上地方上派駐巡撫和巡按,成立省治,統合三司,如此之大的變化,說是翻天覆地,亦不為過。
許多大臣心里早已盤算起來。
新皇這一系列的變革,帶來的直接后果,便是朝堂上官員的職位數大大增加。
自己或許能挪一挪位置,再上一個臺階了。
此際新皇再召武將勛貴進去,莫非又要征伐哪里了嗎?
可是,新皇昨日才向女真三部宣戰啊!
眾人皆有些驚疑不定。
唯獨剛才進去受封的楊榮,楊士奇等政務大臣,彼此對望了一眼,皆隱隱有了一些猜測。
新皇讓他們處理政務,卻明言除軍國大事之外。
此時再召武將勛貴,應該就是要商談軍國大事了。
御書房內。
朱允熥的目光,緩緩從徐輝祖、耿炳文等一干武將身上掃過。
他對這些人并不陌生。
此前在大明軍事學院,他們都曾拜朱允熥為師,聽過他上課,乃是他的學生。
“當年皇爺爺設五軍都督府,作為大明的最高軍事機關,掌管全國衛所軍籍。”
“征討、鎮戍、訓練等則聽命于兵部。”
“遇有戰事,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,任命領兵官,發給印信,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。”
“待戰爭結束,領兵官繳印于朝,官軍則各回衛所。”
“如此一來,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。將不專軍、軍不私將,以確保朝廷對軍隊的絕對掌控。”
“皇爺爺天縱之才,千古一帝。這個制度,極為完美。”
朱允熥頓了頓,接著道:“然各衛所之軍,長時間屯田,脫離戰事,已漸漸腐化變質。”
“故朕還沒有登基時,便以儲君的身份,對衛所軍進行了裁撤和變革,并設置大明軍事學院,整編新軍。”
“如今,新軍的規模已日益壯大。”
“但原來的衛所規模龐大,雖經裁撤,數量仍然有不少。改革日后還要繼續推進。”
“朕以為,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。”
“朝廷有文武之分。”
“以文制武,此弱宋之根源。”
“此前,朕在大明軍中推行雙主官制。”
“但雙主官中的兩名主官,皆為武官。”
“各軍如此,朝堂亦然。”
“朕剛才已下旨,設政務處總攬政務。”
“現決定撤五軍都督府,設軍務處,總管全國軍務。”
“軍政分治,各司其職。”
幾人聞言,又驚又喜,徐輝祖忙躬身問道:“陛下,卻不知這軍務處,與原來的五軍都督府,有何不同?”
幾人皆同時望向朱允熥,這亦是他們心中的疑惑。
朱允熥淡淡笑道:“朕不是說了嗎?軍務處總攬全國所有軍務,除接管原來五軍都督府的各項權力外,從前歸兵部所管的征伐,鎮戍,訓練,以后皆劃歸軍務處管。”
“從前由吏部考核、升遷的將領,往后亦由軍務處商議,報朕審核批準,不再交付吏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