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歷二十九年。
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這一年,大明永盛帝朱允熥登基,開啟了“對內改革,對外擴張”的新國策。
自此之后,教化八方蠻夷,帶領他們走向文明,漸漸成為素來以天下為己任的大明士大夫的愿望。
大明朝也隨著對外擴張,越來越繁榮昌盛。
世界在大明的領導下,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。
這一年,在后世的史書上,也被稱為“光明元年”,“文明元年”。
而在之前的時代,則被史學家們稱為“野蠻時代”,“黑暗時代”。
意指從這一年開始,由于大明軍隊和士大夫們的積極進取,世界擺脫了野蠻愚昧落后的黑暗時代,進入了“文明”時代。
在大明帝國的帶領下,世界翻開了新的篇章。
這些都是后話了。
……
軍務處的成立,便如驚雷一般,炸得大明朝堂官員個個目瞪口呆。
長期以來,文武雖有不同,但兩者之間又沒有嚴格的區別。
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。
古代的專業劃分從來就不嚴格。
朝堂上雖然有文武之分。
但從來軍國大事,并非局限于武官決定。
實際情況是,文官們不愿意轉為武官,卻很樂意節制武將。
哪怕是文官奉旨去督軍,監軍,仍然以文官自居,而不是武將。
他們大多也就是讀了幾本兵書,但沒有行伍經驗,很容易紙上談兵,脫離實際。
可文官們又不愿意放權。
如今,朱允熥一刀切斷,文武從此徹底分治。
這是歷朝歷代都從未有過的事情。
太監去外面宣旨之后,一眾文官便紛紛請求面圣。
“陛下,設軍務處讓武將專權,此事不可行啊?”
“陛下,唐末五代之亂,殷鑒不遠。以文制武,方能長治久安。”
“陛下,以文治武固然有許多弊端,但卻能防止武將坐大。況如今大明軍力天下無雙,就算是文官牽制之下,使軍隊戰力有所下降,也是無妨。可一旦武將坐大,無人能制,則禍不遠矣。”
“陛下,如今已不是打江山的年代,軍務政務,本為一體,豈能分而治之?”
“陛下,天下太平,就該刀槍入庫,馬放南山,豈有反讓武將軍閥專權之理?”
……
文官們紛紛進言,你一言,我一語,大有不撤軍務處,誓不罷休的架勢。
朱允熥卻是氣定神閑,淡淡道:“自古文武殊途,朕設軍務處就是為了讓文武官員能更好的各司其職。”
“諸位愛卿若是信不過大明的武將,大可投筆從戎,棄文官而做武將。”
“朕即刻下旨,將其調入軍務處麾下的職能部門任職。”
“如此一來,便可管軍國大事,不讓武將坐大,諸位愛卿有誰愿意啊?”
此言一出,一眾文官們頓時你看我,我看你,皆不作聲了。
他們是不想讓武將掌權,但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從文官轉為武將。
相比舒舒服服的做文官,武將是一個很苦很累的活。
領兵出征,是要吃很多苦的。
打仗更是要死人的。
若是以文官身份,去軍中節制武將。
那倒是有很多人愿意。
畢竟,那樣的話,大體是不用去最前線的。
說是監軍督軍,其實也就是在后方指手畫腳罷了。
戰爭勝利后,獲得戰利品,武將們不得不分許多給他們。
退一萬步,就算仗打輸了。
倚仗朝堂內的文官們相互支持,也多半可以將罪責推到武將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