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的官員要罵人,也都是罵政務處的政務大臣。
而他這個天子,仍然能有一個好名聲,并被很多大臣寄予厚望。
這是很簡單的馭臣之道。
朱允熥自穿越后,一直在研究,對此已頗有心得。
當然,為了防止政務處阻塞消息,他還會特意準許一部分大臣可以上密奏。
凡密奏一律繞過政務處,直達御前。
只不過,密奏不輕易使用,也不是每一個大臣都有資格。
除此之外,便是軍務處的情報處,姚廣孝的大明情報局,再加上老朱交給他的檢校和錦衣衛打探消息,三大情報來源分別匯報信息,也不用擔心掌控不了大權。
相比謀略和手腕,朱允熥更相信制度的力量。
設計一個好的制度,讓自己不費力氣的掌權專政,讓消息不致蔽塞,才是最佳解決方案。
謀略和手腕,只能作為制度不足,或是其他特殊情況下的一種補充。
“陛下,臣還有一事不明,要請示陛下。”
一名文官出列道:“陛下讓文歸文,武歸武,使用兵少了許多掣肘,有利于軍隊對外發動戰爭,但如此一來,軍隊駐守一地,不司治安之責。”
“臣只恐地方官府的差役,不足以威懾刁民。”
“且各級地方官吏,乃至都察院御史,皆在軍事系統之外。”
“對領兵之人無制約之法,更無問罪之權。”
“萬一有變,只恐將領們未必愿意全力出兵平亂。”
“若等上報政務處,再行協調軍務處,為時已晚。”
“俗話說,兵貴神速。”
“可若文武分開,駐軍不管地方事,則勢必拖延時機。”
“此中情由,還望陛下明察。”
這是實話。
事實上,此前文武糾纏在一起,此條亦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即國家用軍隊來治天下。
治安不好,刁民不聽命令,便調兵彈壓。
收稅收不上來,便派調兵去收。
軍隊的駐防也非常分散。
一個衛所有幾千人,可實際派兵出去執行任務,經常是派幾個士兵,幾十個士兵。
說白了,就是將士兵當成是差役在使用。
但又因為文武之間,還是有些區別的。
文官雖然能節制武將,能彈劾武將,可終究是兩個系統,總歸有磨合,或相互看不順眼。
不配合的情況,時有發生。
兵丁比差役更“兇惡”,對待百姓的態度更惡劣,也更不聽文官的命令。
朱允熥掃了他們一眼:“朕在做儲君之時,就已經下過令,尋常的山賊匪寇,流氓地痞,由刑部緝盜司負責清剿,各地方州府派差役執行。”
“如無極特殊的情況,各地駐軍不再介入。”
“今后再加一點,從即日起,軍隊原則上也不再出動協助維持地方秩序,懲治不法刁民,參與征收稅務,打擊走私等一任事務。”
“只有遇上大的動亂,如反賊已攻陷府衙,形勢岌岌可危,才可出軍平叛。”
“若無大事,朝廷的駐軍,僅作為威懾存在。”
“駐軍就在朝廷劃好的城塞里面好好呆著,在指定的區域進行軍事訓練,除此以外,地方事務,皆與駐軍無關。”
眾臣臉上皆露出震驚之色,朱允熥卻是話鋒一轉,道:“如今衛所軍的裁撤和改革還在進行,各省都指揮使司下的兵馬,凡是派出去,在地方上執行任務的,皆退出現役,就地轉為官差。”
“縣尉轉入文官系統,為各縣治安長官,不再屬軍方管理。”
“縣尉的直屬上司,從都指揮使司轉為都按察使司,由刑部統率。”
“同時也接受縣令的指揮。”
“實際“條塊結合,以塊為主”的指揮架構。”
“其余各級,遵照執行。”
“該退出軍隊系統的士兵和將領,一律退出。”
“凡有治安任務的士兵,皆轉入刑部的系統,由刑部和地方官府雙重管理。”
“還有戶部的人員戶籍及人口資料,抄一份給刑部,以便刑部管理百姓,打擊不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