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特大消息,新皇降旨,大明出海!”
“大明天軍,將出征海外,令四海八荒,盡皆臣服。”
“朝廷有令,凡勛貴功臣,富商豪紳,皆可自行出資,組建雇傭軍出海,為大明開疆拓土。”
“凡愿意為大明效力者,皆可參與其中。”
……
隨著消息在《大明日報》上刊登,立時引爆了朝野輿論。
“天啊,朝廷這是同時向所有蠻夷宣戰嗎?”
“什么宣戰?你沒看報紙上刊登的圣旨原文嗎?咱們是去教化他們,讓他們通圣人之道,曉道德禮義,從此告別愚昧落后,走向文明富裕,咱們是去做好事的,怎么能說是宣戰呢?”
“對對對,咱們是去做好事。不過,做好事也是要拿報酬的。要不然,以后就沒人愿意做了,這也有違圣人之道。”
“這是自然。咱們去海外教外蠻夷,讓四海歸心,使天下皆沐浴大明之恩,他們就該向咱大明稱臣納貢。”
“不止如此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,將他們的土地交給我們大明來開發,和咱們大明進行商貿往來,互通有無,這樣大家才能合作共贏。”
“有道理!聽說海外蠻荒之地,極其落后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,但其實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若是交給咱大明來開發,必定會飛速發展,那里的老百姓也會因此而過上好日子啊!”
“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老百姓卻困苦不堪,那一定那里的朝廷不干人事,欺壓百姓,盤剝民眾。”
“說得極是!想我中原大地,是何等繁榮富饒之地?可當初不也流民遍野,餓殍千里嗎?還是咱大明建立,特別是新皇當儲君時執政改革以后,老百姓才能吃飽飯!”
“可不是嗎?海外富饒之地,守著聚寶盆,老百姓卻吃不飽飯,一定是當地的朝廷不干人事。”
“所以啊,咱大明天子才要出兵海外,去解救當地受欺壓的百姓啊!”
“咱大明天子,真是有仁愛之心啊!”
……
金陵城的各大酒樓,茶館,乃至街道上底層民眾的閑聊聚集之地,百姓們都在議論此事。
《大明日報》上,可不單單刊登了朱允熥的圣旨全文,還連篇累版的報道了大量海外的情況。
當然,主要內容也無非是兩個方面。
一是講述海外的物產有多么豐富,以此來吸引民眾,告訴大家,想要發家致富,就去海外。
二是講述海外蠻夷的百姓,生活水平有多低,生活有多痛苦,這是為了激發大明百姓的正義感,讓他們生出要去解救海外民眾的強烈愿望。
說白了,就是利益和道德的雙重誘惑。
對此,大明的百姓,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,立即便判斷出海外蠻夷百姓生活困苦,一定是當地統治者的問題。
這一判斷,不能說是錯,反而很精準。
未開發的蠻夷之地,大多數還在部落時代。
而那些部落的首領,基本上實行的都是“黑暗統治”。
根本不拿統治下的部落子民當人看。
用人頭祭祀,乃至殺人取樂,都是很尋常的事。
便是在遙遠的歐洲,那里也還處于中世紀的黑暗時代。
統治那片大地的教會,國王,貴族,騎士,同樣不將下面的農奴當人看待。
在這方面,大明百姓的樸素認知,只能說是太正確了!
“這是一樁好事,也是行善積德的事。可是,會不會讓我大明的好兒郎客死他鄉,埋骨海外啊?”
“說的倒也是。歷朝歷代,帝王為了開疆拓土,征遣無數百姓遠赴邊疆作戰,不知道耗費了多少財力民力,不知有多少人埋骨他鄉,我大明不會走這條老路吧?”
“瞎想什么呢?朝廷已經在改革軍制了,以后派兵出征海外,都不會征發咱老百姓了。”
“就是,就是,現在連服徭役,朝廷都管吃管住。你想去隨朝廷的大軍去海外,還報不上名呢。”
“新軍的待遇多好,能報名參加新軍,我做夢都能笑醒。出去打仗,那更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!”
“你還想著百姓會被強制征發,卻不知,那都是以前的老黃歷了。現在時代變了,你想去報名參軍,人家還不一定要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