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現在新軍的武器可厲害呢,那火槍火炮,根本就不是從前的大刀長矛弓箭能比的,打海外的蕞爾小國,還是舉手之勞嗎?哪會有什么重大傷亡啊?”
“對啊,當初遠征倭國,新軍可是完整無缺,一個不少的回來了。這等奇跡,自古至今,也只有當今皇帝陛下才能做到吧。”
一說到新軍,百姓們就更加興奮了。
新皇登基的當日,檢閱新軍,很多人都親眼目睹了新軍的威武雄壯,為新軍那股沖天的氣勢所折服。
在他們眼中,大明新軍是無敵的存在。
戰敗什么的,當然是不可能的事。
“不過,你們說,現在朝廷允許勛貴功臣和富商豪紳自己組建軍隊,這樣會不會讓他們的勢力坐大,成為隱患。”
“你都想到的事,皇帝陛下難道就想不到嗎?皇帝陛下早就做了預防措施。”
“對啊,我已經聽說了,凡是勛貴功臣和富商豪紳組建的軍隊,除了只許有五百人的規模之外,還有十分嚴格的審批程序。
“這個我知道!他們要交納一大筆的保證金,才能得到朝廷的戰船和火槍火炮,以及子彈炮彈。每一支,每一門炮,都有編號,若有遺失,將受到很重的懲罰。并且,所有的槍和炮,都只能隨船走,在大明境內,不許攜帶上岸。”
“皇帝陛下對槍支大炮的管理,素來嚴格,別說是尋常百姓了,就是勛貴功臣都很難弄到一支槍。現在讓他們組建軍隊,只是讓他們去海外,大明境內可不允許。”
“那些雇傭軍,能和新軍比嗎?真敢生事,陛下的新軍馬上就鎮壓了他們。”
“好了,你們也別光顧著討論了。我可是聽說,如今很多勛貴功臣,富商豪紳,都在招募人手,組建那五百人的雇傭軍呢,他們給的報酬可高了,你們就不想去試試嗎?”
“參加了雇傭軍,就要坐船去海外,海波兇險……”有人猶豫不決。
“去啊,我去!”有人高聲喊道:“自古富貴險中求,想要發財,哪能一點風險都不冒啊。”
“當年先帝打江山,我還沒有出生,故而沒能參與,我家也因此沒有被封候,如今卻是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。”一名二十歲出頭的年青人興奮無比道。
“哈哈哈,出征海外,封侯加爵,非我莫屬。”其他年輕人跟著高喊。
“你們走開,我才是未來的大明公侯!”
“真正想富貴的人,都已經悄悄去報名了。只有你們這些敢說不敢做的,還在這里耍嘴皮子。”
……
也有讀書人侃侃而談:“錢財本是身外物,我輩讀書人,視錢財如糞土。我要去海外,是為了傳揚圣人之道,教化蠻夷。”
“兄臺有志氣,不愧為飽讀圣賢書之人。”
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再其次立言,此為三不朽。去海外傳圣人之道,教化億萬蠻夷,便是大德,亦是大功,讀書人當如是也!”
……
在朱允熥的嚴厲督促下,大明朝廷各部以極快的效率,很快審批通過了第一批雇傭兵團。
一共是十支軍隊,每支五百人。
在繳納了足夠的錢財后,朝廷也迅速將戰艦以及隨船的槍支大炮,還有大量的彈藥發放。
如今,大明軍工廠的規模已多次擴張,生產效率也不斷提高,技術進步極快。
前面一批槍支剛生產出來,后面便又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。
彈藥亦是如此。
在原本的歷史上,火熗從出現到逐步改良,經歷了幾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。
但那是在國家根本不重視,技術路線不明確,也沒有專門的機構,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專門的研究改進……
那是一個自然而然,逐步演變的過程。
技術進步也會非常慢。
有時候數十年都沒有任何變化。
等人類社會意識到要投資科技,等許多國家開始有計劃,有目的的投入金錢和人力去研究改進的時候,已經是十九世紀中后期了。
那個時代,槍支火藥的制造技術,都已經相當成熟了。
雖然與后世二十一世紀的槍支還是沒法比,但相對于原來弓箭和老式槍支,早已是完全碾壓的存在。
技術越先進的槍支,改進難度自然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