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罕見情況,一般不會出現。
不過,大朝會變少了,但朱允熥處理政務,還是十分勤勉的。
權力讓人著迷。
上一世的他,只能在網上指點江山。
而今他能真正操控一個龐大的帝國,影響整個藍星的歷史進程。
一言出,而天下變。
這種感覺,比任何美色都更讓人沉醉。
朱允熥將處理政務的地方,改名為“勤政殿”。
勤政殿的左邊,便是政務處,右邊則是軍務處。
政務大臣和軍務大臣,都在這兒辦公。
有什么事情需要請示,隨時可以稟報。
朱允熥要召見他們中的任何一人,亦非常方便。
不過,軍務處和政務處下屬各機構,皆在宮廷外面。
要傳達消息,召見人員,還是有些不便。
對此,朱允熥設計新皇宮時,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。
未來的新辦公地點,將盡量整合在一起辦公。
他將自己每日的辦公時間,也從一大清早,調整到了半上午。
這是為了給政務處和軍務處留出時間來處理各項事務。
待他們將自昨天下午到今天早上遞進來的奏章,需要辦理的事務,都處理得差不多了,朱允熥剛趕到勤政殿。
這時候,大臣們若有什么需要請示的事情,便正好前來請旨。
如此就能以最高的效率,高效的處理朝廷的各項政務軍務。
朱允熥并不想開太多的朝會。
在他看來,真有什么事情要研究討論,都需要先商量好了,有了一個大致的思路,再開會決定。
更多的時候,開會只是走一個過場。
儒家將朝會看到比什么都重要,其真正的用心,在于利用朝會,形成輿論,壓制君權。
試想,若君主單獨召見某個臣子議事,那臣子是很難與君主相對抗,將不得不遵從君主的旨意,貫徹實行君主的意志。
反過來,若是在朝堂上,他們人多勢眾,可以相互壯膽,一起進諫,對君主形成強大的壓力,形勢便逆轉了。
朝會的重要性,也就在這里體現出來。
后世的一把手開會,往往都會先確定一個會議主題。
在開會之前,先單獨分開進行個別討論,達成一致。
開會的時候,將會議討論的內容,牢牢限制在相應的主題范圍內。
超出會議主題的問題,則一律不予過問。
如此,便能控制會議流程,掌控大局。
但這個時代的朝會,通常是沒有啥主題范圍的。
什么事都能討論。
大臣們甚至還能事先商量,串通好了,等朝會的時候,一起向皇帝進諫!
通過這種集體施壓行事的方式,來掌控君主,逼迫帝王按自己的意志行事。
這就是大臣們特別喜歡朝會,對不開朝會,不上朝的皇帝深惡痛絕的原因。
他們不是精力多得用不完,要通過朝會來折磨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