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斷為他抬升身價,便是為了賦予他足夠的威望與底氣,以便其日后與朝廷各部打交道時,能夠得心應手,協調處理好各項事務。
“其二,臣懇請陛下授予臣在處理京師大學一應事務時便宜行事之大權,如此一來,臣方能如臂使指,從容指揮各方,確保諸事順遂。”文元柳繼而進言。
朱允熥毫不猶豫,當即頷首應允:“準!”
“其三,自陛下開創科學一脈,發展至今,投身研習科學者已不計其數。”
“臣斗膽懇請陛下頒下旨意,召開大明科學大會,廣召天下科學英才,齊聚金陵,共商科學發展大計,切磋學術技藝。”
文元柳微微一頓,繼而神色凝重地說道:“倘若朝廷真能促成此事,必能極大地壯大科學之聲勢,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,同時也會讓京師大學的興辦之路更加平穩順暢。”
召開大明科學大會?
朱允熥聞言,不禁微微失神,陷入短暫的思索。
剎那間,他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索爾維會議。
彼時科學界一眾大佬云集,思維碰撞,在人類科技發展的漫漫長卷上,留下了璀璨奪目的華章。
如今這大明盛世,難道就不能興辦一場類似的學術盛會嗎?
確然如此啊!
科學期刊縱然能承載諸多學術見解,可終究不比面對面交流探討來得直接、深入。
將大明的科學精英匯聚一堂,說不定便能激發出無數璀璨奪目的智慧火花,推動科學大步向前。
再者,此舉更能提振士氣,鼓舞人心!
“準!”朱允熥當機立斷,應允下來。
文元柳見狀,連忙跪地謝恩,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。
隨后,朱允熥又令太監傳旨,對在蒸汽機研制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眾人一一進行封賞。
這場盛大的宴會,足足持續了幾個小時,方才落下帷幕。
宴會過后,京師大學的各項籌備事宜,旋即有條不紊地鋪展開來。
與此同時,科舉考試將每年開考的消息,如同洶涌的浪潮,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,引得無數人感慨萬千,喜極而泣。
要知道,以往三年才考一次,對諸多懷揣夢想的學子而言,實在是太過漫長。
一次考試中的小小失誤,便意味著要苦等三年之后方能重新來過。
人生能有幾個三年呢?
況且現實生活中的重重困境,更是讓許多人不得不放棄!
雖說理論上每三年都有一次機會,可實際上,諸多因素交織,許多人考過一次之后,便再難有第二次機會。
如今改為一年一考,無疑如同一束明亮的曙光,給他們注入了極大的希望。
然而,更令人震撼不已的,當屬科舉新增的其他科目。
江西。
某個縣的鄉下,一處寧靜的院子里,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翻閱著一本《科學》期刊雜志。
在他身前的木桌上,還整齊地擺放著好些《數學》《物理》等雜志專刊。
年輕人看得極為專注,時不時拿起筆,在一旁的白紙上寫寫畫畫,進行著各種計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