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邊,一位老漢坐在石椅上,看著兒子這般模樣,重重地嘆了口氣,滿是無奈與怨艾。
“咱們家雖說在村子里還算殷實,有百十畝良田,可也稱不上什么大富大貴。”
“打你小時候起,我便咬著牙,請了教書先生,教你四書五經、朱子集注,滿心盼著你將來能參加科舉,步入仕途,謀個一官半職。”
“你小時候也算爭氣,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,在這十里八鄉都出了名,人人都夸你是神童。”
“可如今呢?你瞧瞧你現在!”
老漢說到此處,語氣愈發恨鐵不成鋼。
“你整天就知道鉆研什么《科學》《數學》《物理》,還有那些個工業制造之類的玩意兒,放著好好的圣賢書不讀,這不是不務正業是什么!”
年輕人被嘮叨得心煩意亂,忍不住抬起頭來,辯解道:“爹,這科學一脈,可是當今陛下親自開創的,日后必定會成為顯學,大放異彩!”
老漢聞言,冷哼一聲,滿臉不屑:“陛下親創又怎樣?圣人的學問,那可是傳承了幾千年,歷經歲月的考驗。”
“這勞什子《科學》,才興起多久?”
“當今陛下年輕,也就是一時興起,圖個新鮮,指不定哪天就拋到腦后了。”
“你現在學這些,有啥用?”
年輕人不甘示弱,反駁道:“科學怎么就沒用呢?爹,您看我做的這些……”
“家里又不讓你干活!”
老漢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的話,情緒愈發激動。
“咱們家雖說有些田地,我家也請了三五個長工,還有佃戶租種,可我自己不也得在地里忙活,面朝黃土背朝天干了一輩子?”
“我就盼著能有個兒子不用再受這份苦,能坐上官轎,風風光光的。”
“你鼓搗的那些東西,再厲害又能咋的?”
“能幫你入朝為官?”
“能讓你坐上八抬大轎,從此告別田間勞作?”
“要是都不行,那學它還有啥意義?”
老漢頓了頓,眼神堅定地看著兒子:“除非朝廷哪天開科取士,把你的那些《科學》啥的都考進去,不然,我遲早一把火把這些雜書全給燒了!”
話音剛落,只聽得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緊接著有人扯著嗓子高喊:“陳老爹,陳老爹,朝廷要開恩科啦!”
老漢一聽,猛地從石椅上站起身來,眼中滿是驚喜與期待。
此時,一道人影氣喘吁吁地沖了進來,一邊大口喘氣,一邊迫不及待地說道:
“下旨了,今年就開恩科,陛下還說了,往后科舉考試,從三年一次,改成一年一次啦!”
老漢聽聞此言,激動得雙手都微微顫抖,忙不迭地追問道:“這消息哪兒來的?”
“縣城里都張榜公布了,《大明日報》上也刊登得清清楚楚。”
那人說著,從懷里掏出一份還帶著油墨香氣的報紙,遞到老漢手中。
老漢接過報紙,只是匆匆掃了一眼,便隨手丟到兒子看書的桌子上,大聲說道:
“開恩科了,從今天起,不許再看這些什么《科學》《數學》《物理》之類的雜書,給我一門心思讀圣賢書,全力備考。”
年輕人拿起報紙,只一眼,忽然面露狂喜之色,興奮地喊道:“爹,這報紙上說了,科舉考試新開了好多好多新科目,往后《數學》《數學》都要納入科舉考試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