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如果沒有大明的糧食支援,這是絕對做不到的事情。
與此同時,還有那沿著道路兩旁徐徐展開的農田水利工程。
曾經荒蕪的土地,逐漸化作一片片良田。
另一邊,張輔將軍率領的大軍,正浩浩蕩蕩地向著女真三部的方向滾滾前進。
他的麾下,不僅有訓練有素、紀律嚴明的新軍,更有數量驚人,遠超新軍幾十倍的草原部落人馬。
然而,當大軍一路風餐露宿,終于逼近女真三部時,眼前的景象卻讓眾人驚愕得合不攏嘴。
原本預想中的硝煙戰火、拼死抵抗并未出現。
取而代之的是,女真三部已然盡數臣服于大明,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,歸順了大明。
于是,出征時既定的戰爭任務,瞬間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,變成了修路大業。
張輔大軍中的將士們,手頭并沒有現成的水泥,對于這新奇玩意兒的制造之法更是兩眼一抹黑。
他們所做的事情,便是先揮舞著鐵鍬、鋤頭,開山辟路,將路基一點一點夯實、拓寬。
等待著與另一邊的隊伍順利接攏、勝利會合,讓這條連通大明與女真的大道早日貫通。
這樣的話,后面再鋪水泥,也會十分容易了。
與此同時,自倭國海港啟航,從海上登陸女真三部的明軍,則開始了建設海港的任務。
有了海港,便方便駐扎海軍,并向大明運輸物資,或者接收自大明,以及倭國運過來的物資。
盡管水泥路仍在修建,但在這個時代,大量物資運輸時,海運無疑是更好的選擇。
尤其是如今大明的造船技術,也正處于突飛猛進之中。
待海港建設完畢,再以寬敞平坦的水泥大道與之相連相通。
往后大明與女真之間,便有了水陸兩條暢達無阻的通道。
如同打通了彼此的任督二脈,從此交流再無阻礙。
女真三部,也將自然而然地徹底融入大明的懷抱,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如今,整個女真三部已然化作了一個巨大工地。
人聲鼎沸,吆喝聲、勞作聲交織一片,奏響了一曲建設的樂章。
從女真三部投降,到轉入全面建設,一切都是這般的順理成章。
讓藍玉、朱能、張輔以及一干新軍將士對朱允熥的崇拜,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。
在他們看來,對女真三部的戰爭,勝得太過于莫名其妙了!
陛下這是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。
而他們,他們這么多人,好像只是來幫陛下打個輔助,壯壯聲勢而已。
真要論起功勞來,恐怕陛下一個人就要占八分。
如此神機妙算,出人意料的謀略,如何能不令新軍將士佩服呢?
眼下,女真三部已定,按照朱允熥事先的安排,女真部落首領全面交權。
大明派遣而來的官員,開始正式接手管理女真部落各項事務。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