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朱曾明確表示,要推動對內改革,最好的辦法便是對外擴張。
朱允熥對此深表贊同。
內部矛盾,往往最為尖銳、激烈,改革的難度也最大。
相較而言,大明軍隊手握先進的火槍火炮,又有雄厚的財政作支撐,在這個時代堪稱所向披靡。
對外擴張,根本無需擔憂戰敗,何樂而不為?
只要大明軍隊在對外戰爭中節節勝利,朝廷里的諸多難題便能迎刃而解。
畢竟,以戰爭為借口,便可輕易對付任何阻礙在前的敵人。
土地改革若在大明境內推行,無疑會遭遇巨大阻力,甚至極有可能根本無法推行下去。
歸根結底,皇帝不過是地主階級推舉出的總代表,是天下最大的地主。
皇帝若背叛地主階級,那可真就成了“陛下何故要反了”。
但在女真地區推行,情況就截然不同。
首先,此舉不會影響到大明境內,所以不會引發太多關注。
再者,藍玉以大將軍的身份,憑借戰時法令推動此事,就算有人留意到,也沒有理由干涉或阻止。
其三,女真三部大多還處于半狩獵半農耕的奴隸時代,加之此前的一系列舉措,已將女真部落的首領們趕跑,農奴得以翻身做主人,在此推行土地改革,難度極小。
而且,只要這邊土地改革成功,遲早會反向影響到大明。
這正是朱允熥的盤算。
風起于浮萍之末。
土地改革這般大事,必須慎之又慎。
拿女真當作試驗田,正是為了穩妥起見。
藍玉首先發布墾荒令,規定凡是女真三部的人,只要完成登記,每戶便可開墾五十畝田地。
只需每年按時向大明朝廷繳納一定稅賦,這些田地便歸該戶永久所有。
女真三部人口密度低,尚有大量未開墾的荒地,每戶五十畝實則不算多。
畢竟,他們大多仍以狩獵為生。
只不過,在此之前,狩獵所得大半都要上交給頭目和部落首領。
如今大明朝廷安排官員帶領他們開墾土地,開墾之后,僅需繳納少量稅賦。
自此,女真民眾的生活才有了真正的保障。
說起來,在此之前,女真三部沒有大規模開墾田地,一個關鍵原因便是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,缺少開墾田地所需的工具。
在草原和女真地區,鐵器十分稀缺且價格昂貴。
他們連作戰用弓箭的箭頭,大多都是用動物骨頭磨制而成,鐵器匱乏可見一斑。
歷史上,草原部落和女真南下入侵中原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搶奪燒飯用的鐵鍋,只因他們太缺鐵鍋了。
同樣,墾荒所需的鐮刀、四齒耙、鋤頭、鐵犁等工具,他們也極度缺乏。
士兵們護身的盔甲,普遍是皮甲,僅有的鐵器——作戰用的彎刀,價格更是高得驚人。
那往往是很多家庭的“傳家寶”!
當然,在此之前,鐵器在大明雖也較為昂貴,但遠沒有貴到女真這般離譜的程度。
如今,在朱允熥的治理下,大明的冶煉工藝和水平突飛猛進,鐵器產量暴增數十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