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好不了御史本人,就會轉而從他的家人、族人、親戚入手。
畢竟,御史就算再清正廉潔,也很難保證能約束好自己的家人,讓他們都和自己一樣堅守底線。
“固守清貧”這四個字,說起來簡單,可真要做到,卻是比登天還難。
更不用說,就算家人做到了,還有族人、親戚呢!
在封建社會,親族關系盤根錯節,極為緊密,根本無法輕易斬斷。
對于那些御史的親眷而言,家中出了個在京城為官的御史,即便不刻意胡作非為,老老實實地遵紀守法,家中的田地、財產也會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,“自然而然”地增多。
原本只是擁有幾十畝薄田的小地主,會在不知不覺間,田地就擴充到了幾百畝。
倘若再有人暗中使些巧取豪奪的手段,那財富增長的速度將更是驚人。
何況,許多御史本就出身家境殷實之家。
家里本來就有不少的田產,宅院。
畢竟,能供子孫讀書,一路讀到成為御史這般高位,背后必定離不開家族的雄厚支撐。
朝廷若要實施階梯稅制,對于在金陵城當官的御史自身或許影響不大。
可對他們的家人、親族而言,卻是切切實實的利益沖擊。
人總歸是有私心的,哪怕是最為清正廉潔的官員,心底深處也難免會有那么一絲。
像“海瑞”這樣的官員,千百年來,也就只出了這么一位。
大多數官員當然不能和海瑞相提并論。
所以,對于階梯稅制,他們從心底里就本能地抵觸反對。
此前之所以懶得理會那些關于稅制改革的信件,不過是秉持著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官場生存哲學罷了。
畢竟,一旦將事情鬧大,那個率先發難的人,必然會被推到風口浪尖,成為眾矢之的,這是大多數人都不愿面對的局面。
此時,有人站出來帶頭發難,他們自然樂得跟從響應。
正好借著這個由頭,打壓一下那些請求實行階梯稅制之人的氣焰。
將此事徹底平息下去。
就在眾人七嘴八舌、議論得熱火朝天之時,楊士奇邁著沉穩的步伐,從外面走了進來。
“大人來得太巧了!有個書生寫信上書朝廷,公然詆毀圣上,我們正打算聯名上奏,懇請朝廷下旨嚴懲,要不就請大人您來帶頭吧。”
剛才那位怒發沖冠的御史,滿臉急切,幾步上前,將信畢恭畢敬地呈到了楊士奇的面前。
剎那間,都察院內一片寂靜,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到楊士奇身上。
眼神中滿是期待與觀望。
“哦?”楊士奇輕聲應了一下,伸手接過信,匆匆掃了一眼。
剎那間,他的臉色微微一變,但轉瞬后,便恢復了平日里的鎮定自若。
“知道了,此事稍后再議。眼下,還有一件更為緊要的事情。”
楊士奇不動聲色地將信隨手收起。
隨即,神色凝重地開口:“剛剛收到緊急消息,有我大明的百姓,被奸人哄騙至海外,囚禁起來,淪為奴隸,遭受著非人的折磨,生不如死。”
“他們的親人得知消息后,悲痛欲絕,以血書寫信向朝廷求救。”
“此事已經引起了大明情報局以及軍情處的高度重視,并上奏給了陛下。”
“陛下得知此事后,龍顏震怒。”
“聽說那封飽含血淚的求救信,是首先寄到了我們都察院,可我卻從未見過。”
“這信,究竟在哪里呢?”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