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若要追究證據,那實在抱歉,拿不出來。
甚至,若朝廷不興師動眾,派遣大員深入調查,僅僅依靠應天府或是刑部敷衍了事地查探一番,大概率會得出“查無此事,純屬荒誕不實之言”的結論。
這就好比后世某個縣市,社會上盛傳某某某是黑惡勢力的頭目。
可若要平民百姓拿出證據,證明他是黑老大,那百他們也只能無奈地攤開雙手,確實拿不出來!
但這事兒難道是假的嗎?
不,絕大多數情況下,傳言中的黑老大,還真就是當地的黑老大,
真得不能再真了!
朝廷賦予御史“風聞奏事”的權力,正是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。
御史只要聽到風聲,便能上書朝廷,奏明此事。
理論上,哪怕皇帝親自詢問消息來源,御史也有權拒絕回答。
這是朝廷典制中,明確賦予御史的特殊“權力”。
此規定的制定,意在制衡皇帝身邊的親信大臣。
防止他們在案件開始便施加壓力,導致案件無法正常辦理。
如果涉及到皇親國戚,連皇帝都會礙于人情面子,不得不開口。
此時,朝廷的典制,就能成為皇帝最好的借口和“擋箭牌”!
不過,“風聞奏事”之后,朝廷若置之不理,不予追查,那便罷了。
若認真展開調查,卻毫無所獲,御史依舊要為此承擔責任。
只是不會被判定為污蔑之罪,處罰相對從輕,多為降職貶官。
正因為御史擁有如此特殊的權力,所以都察院的御史不能有上級領導。
否則,整個都察院極有可能淪為一言堂,徹底喪失監督朝廷百官的初衷與意義。
剛才楊士奇對那名將求救血書置之不理的御史,也僅僅是出言厲聲斥責,并沒有將其革職查辦。
就是因為他并沒有當場將其拿下的權力。
要將其定罪,還要將事情上奏皇帝,由皇帝定奪。
然而,盡管楊士奇并非御史們的頂頭上司,但他身為左都御史,乃是都察院的實際領頭人。
又身兼政務大臣之職,深受陛下的信任與倚重。
在普通御史眼中,楊士奇威嚴赫赫,威勢極盛。
眾人平日里都對他敬畏有加,等閑之人絕不敢輕易與之為敵。
如今,這名御史竟公然站出來,言辭激烈地斥責楊士奇,自然引得眾人紛紛側目。
大堂內氣氛瞬間緊張到了極點。
楊士奇雙眼微微瞇起,目光如利刃般冷冷地盯著他,正要開口回應。
就在這時,大堂外突然傳來一道清脆嘹亮的聲音:
“圣旨到!”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