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真正要用的時候,打開倉庫一看,哪有什么刀槍,大部分都是一堆廢鐵!
如此一來,武庫司的刀槍自然淪為眾人的笑談。
當然,如今大明初立,老朱要求又極嚴,此時的武庫司,還不至如此。
后面每況愈下,存放的兵器甚多,卻無人每天去勤加保養,才走到那等境地。
至于光祿寺的茶湯,指的是光祿寺所供應的茶湯價格昂貴,可口感卻極差,令人難以下咽。
而太醫院的藥方,背后也有著特殊緣由。
太醫們為皇帝和皇親國戚診治疾病時,為避免出現差錯,招來災禍,但凡用藥治病,都極力追求一個中正平和的原則。
常言道,是藥三分毒。
任何藥物必然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。
但太醫院所開出的藥方,藥效溫和得如同日常飯菜一般。
對他們而言,藥是否有實際療效并不重要。
關鍵在于這藥服用后,絕對不能產生副作用,絕對不能引發任何問題。
這是因為太醫們都秉持著明哲保身的態度來治病。
倘若病治不好,那還可以歸結于天命難違。
可若是下藥過猛,因藥物導致病人出現哪怕一丁點問題,那便是砍頭抄家、乃至滅族的大罪。
確切來講,皇帝或者重要的皇親國戚病逝后,朝廷都會仔細復查其治病期間服用過的藥方。
只要藥方中有一味藥藥效強勁,便極有可能認定病人的死亡與服用此藥有關。
開具這一藥方的太醫,腦袋可就難保了。
反之,若開具的都是“雖無明顯療效,但絕對不會產生不良作用”的藥方。
那么,事后無論如何復查,責任都難以歸咎到開方的太醫身上。
如此這般,便形成了一個看似“完美”的閉環。
長此以往,太醫們所開的藥方,幾乎都毫無實際藥效,主要起到滋補身體作用的藥。
至于疾病能否痊愈,就全靠病人自身的身體素質去扛了。
老朱的身體長期飽受病痛折磨。
太醫們卻因為畏懼不敢真正對癥下藥、不敢使用猛藥,只是一味地采用溫和調補的方式。
這無疑是老朱病情難以有效改善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。
然而,朱允熥的出現,科學方法的引入以及醫學期刊的創辦,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。
醫學期刊上刊載的學術文章,對各類疾病的治療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的論證。
以前,許多病癥該用何種藥物治療,往往模糊不清。
各家醫生自說自話,都能說出一點道理來。
如今,有了科學的論證,便變得清晰明確起來。
如此一來,太醫們再也無法推諉敷衍了事。
另一方面,有了確鑿的科學依據,用藥的責任,不再僅僅由開方的太醫一人或幾人承擔。
只要論證結果表明,確實該用此藥治療,便無須擔責。
并且,借助學術期刊,諸多隱世名醫被引入大明科學院、太醫院以及京師大學。
有了這些醫術精湛的“大醫”加入,治療方案相較以往自是更為精妙有效。
于是,老朱的身體狀況也在這一天天中逐漸好轉起來。
此時,吉垣正恭敬地站在一旁,輕聲念著錦衣衛和檢校今日剛呈上來的情報消息。
“楊士奇在都察院受挫了?”老朱聽聞吉垣的匯報,陡然睜開雙眼,嘴角微微上揚,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。
想當初,那個初次面圣竟敢在老朱面前坦然落子,與之對弈的年輕人,著實給老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