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畢竟年輕氣盛,又身處高位,難免會有些驕縱,讓他多積累些經驗倒也不錯。”
老朱微微瞇起雙眼,似是在回憶著什么,語氣中透著幾分感慨。
吉垣微微欠身,不敢貿然接言。
他深知,對于老皇帝對朝中大臣的評價,自己絕不可隨意插言多嘴。
老朱繼而又道:“藍玉在女真實施的劃分土地、變革稅制之舉,想必都是熥兒的主意吧。”
“他倒是真的敢想敢做啊!”
“他這樣做,會讓很多人寢食難安。”
言語中,感慨萬分。
“這全是陛下圣明。”
“奴婢聽聞女真的百姓都對陛下感恩戴德。”
“許多人家都供奉起了陛下的牌位,每日早晚焚香跪拜,敬奉為至圣帝君。”
“這可真是陛下積下的天大功德啊。”
“想必往后女真定會對咱大明心悅誠服、徹底歸心。”
吉垣趕忙接言,滿臉諂媚地奉承著。
他心里清楚得很,只要涉及到朱允熥的事,順著老朱的心意說幾句好話,總歸是沒錯的。
然而,今日的老朱聽了這話,卻緩緩地搖了搖頭,臉上的笑意漸漸隱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之色。
“此事哪有這般容易?眼下那些官員,不就已經準備對上書言事的書生們動手了嗎?”
老朱的身體,緩緩從藤椅上坐起身來,輕輕抬了抬手,身旁侍奉的宮女立刻心領神會,急忙遞過來一杯解暑的涼茶。
老朱接過茶杯,輕抿了幾口,放下杯子后,才開口道:“血書求救一事,倒是來得正是時候。”
“熥兒這孩子確實聰明,懂得利用此事大做文章。”
“眼下大明正全力推動出海之事,自然是要營救那些被拐賣、被綁架的百姓。”
“方可避免影響朝廷出海的國策,受到此事的影響。”
老朱說到這里,話鋒微轉。
“但那些人,未必會配合。”
“他們依舊會請求處理書生上書之事,堅決反對營救海外的百姓。”
“熥兒還是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了。”
“他以為自己如今身為皇帝,又看到百官表面上對他畢恭畢敬,便以為無人敢站出來反對。”
“可實際上,真到了關鍵時刻,那些人就會聯合起來。”
“熥兒如今仍按兵不動,卻不去先下手為強,恐怕是要在此事上,踢到鐵板了。”
吉垣聞言,心中一驚,趕忙小心翼翼地問道:“太上皇,那是否需要去提醒一下陛下呢?”
自從老朱“假駕崩”躲入后宮之后,吉垣便以太上皇來稱呼老朱,以此來與朱允熥區分開來。
畢竟,老朱時常提及朱允熥,而吉垣在接言時,只能以陛下稱呼朱允熥,自然也就不能再像從前那般稱呼老朱為陛下了。
“不必了!”
老朱擺了擺手。
“吃一塹,長一智。”
“熥兒這一路走來,太過順遂,難免會滋生驕傲之心。”
“讓他受些挫折,對他而言并非壞事。”
“何況,這些人目前還不足以影響熥兒的地位穩固和大明江山的安穩。”
“熥兒若想成就一番大業,這一關,遲早是要面對的。”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