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陵城的房價,租金,也都跟著水漲船高,一路飆升。
對于那些此前在金陵城就有宅邸的官員而言,這自然是一件好事。
他們因此而獲利不菲。
但對于葛松這種一直靠租房度日的官員來說,就顯得格外殘酷了。
新皇帝給他們漲的俸祿,全都被用來支付上漲的房租,變相供養了房東!
葛松自己卻依舊處于俸祿永遠不夠用的窘迫狀態。
該有的人情交際,禮尚往來,是無法節省的。
哪怕再窮,打腫臉也要撐起來。
為此,他有時候甚至到吃了上頓,卻不知道下頓該怎么辦的田地
只能四處挪借。
每個月領了俸祿,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還債。
雖然在外人看來,他身為堂堂御史,威風凜凜,說出去名聲也頗為好聽。
可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,這日子過得究竟有多艱難、多苦澀!
一生埋首書卷,寒窗苦讀數十載,于“千軍萬馬”中脫穎而出,金榜題名,得以入朝為官。
如今竟落得這般田地,葛松心中怎會甘愿?
這些日子,他一直暗中積極運作,一門心思只想要調離都察院,外放任職。
依照朝廷一貫的成例,御史外放,至少連升三級。
運氣好的話,連升九級乃至更多,也并非沒有可能。
一個六品的御史,若是有幸蒙圣上恩典外放,起碼也是以五品官職起步。
甚至有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提拔為三品,乃至二品大員。
而且,還是手握實權的實職。
然而,都察院就如同一個圍城。
外面的人想擠進來,難如登天。
都察院的御史想要外放,同樣是難上加難。
葛松出身平凡,并非二代,沒有任何背景。
僅靠自己四處鉆營,要尋得外放的門路,談何容易。
更別說,他還天生性子直,脾氣暴躁,此前得罪過不少人。
好在,機會終于還是來了。
這段時間,藍玉在女真地區推行分田地,實施新稅制的舉措,隨著《大明日報》的持續報道,在大明的書生群體中掀起了一股熱潮。
大家紛紛上書朝廷,請求在大明全境推行新稅制。
平心而論,葛松內心是支持這一舉措的。
那些坐擁大量田地和房產的人,本就應該繳納更多的稅賦。
他出身窮苦,對此深有感觸,打心底里贊同。
然而,隨著書生們的上書越來越多,前幾日,有人找到了葛松,告訴他,外放的事情有眉目了。
葛松喜出望外,可緊接著,對方卻提出了一個條件:想要外放,必須得做成一件事。
那就是在都察院率先發難,撰寫奏章,彈劾那些上書請求朝廷實施稅制改革的書生。
只要這件事辦成了,他就能獲得以御史身份巡視地方的機會。
這瞬間給正熱情高漲的葛松,澆了一盆涼水。
以御史身份出巡,這絕對是都察院內無數御史都夢寐以求的事情!
在金陵城的都察院里擔任御史,滿朝官員對他們都是敬而遠之。
但沒人會向他們行賄!
即便是去衙門辦事,官員們雖然表面上恭敬有禮,可真要辦什么事,便只能是公事公辦,絕不會隨意給御史行方便。
大家都清楚,御史,得罪不起。
但同樣,沒事的時候,也沒人愿意主動去討好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