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時,天色尚早,東方剛泛起魚肚白。
一線淡淡的霞光,橫亙天際,舉目望去,鋪滿了東方天地交接處的蒼穹。
從這處眺望,城外高聳的煙囪隱約可見。
在清一色原汁原味的古樸建筑間,透出一抹工業化的新潮氣息。
前來上朝的文武大臣們,個個都來得極早。
他們在皇宮外三三兩兩聚攏著。
小販們推著小車,送來了早餐。
官員們見狀,紛紛圍涌而上,搶購包子、饅頭之類的食物,暫且填充饑腸。
趁著這個間隙,眾人都在相互打探消息。
這也正是他們來得如此之早的關鍵緣由。
昔日老朱在位時,早朝時間定得甚早,且每日都得上朝。
然而,朱允熥登基為帝后,不僅將早朝調整為十日一次,而且時間從卯時直接往后推了四個小時,改到了巳時。
如此一來,官員們來上早朝,大可以在被窩里多睡些時候,不必四更天便起身準備,匆匆趕來上朝。
但今日并非尋常的朝會,而是陛下昨日驟然降旨臨時增設的,官員們都想預先探聽下情況,這才早早地在皇宮外聚集。
“此番陛下突然召集全體臣工早朝,諸位可聽聞什么風聲?”一位官員低聲詢問身旁的好友。
“還不是為那血書求救之事嘛!昨日陛下已明發圣旨,把政務大臣、左都御史楊大人狠狠斥責了一通,此事鬧得滿城風雨,難道你竟還不知曉?”有官員回應道。
“這個倒是略有耳聞,不過就是幾個百姓遭人拐賣,在海外陷入困境罷了,陛下為何竟如此震怒,甚至為此特意召開大朝會呢?”
有官員對此深感不解。
在他看來,不過是百姓上當受騙,并非什么嚴重至極的大事。
自古便有“民不告,官不究”的說法。
那些百姓自己不慎被騙,也怪不得旁人。
朝廷甚至壓根無需過問。
“或許是都察院收到血書求救后,并未第一時間上奏朝廷,而是將消息隱瞞了下來,陛下是通過情報局才得知此事,并非臣子主動上奏,所以才這般怒不可遏?”
有官員這般推測。
自古欺君便是彌天大罪。
身為君主,最忌憚臣子有事卻刻意隱瞞。
“我倒覺得,應當是此事會影響陛下欽定的出海大計。”一位官員說道:“試想,倘若有大量百姓在海外遭遇不測,那大家出海的熱情,必定會大大降溫。”
出海如今幾乎已成為大明的頭號國策,官員們自然會朝著這方面去聯想。
此時,又有官員插話道:“我聽聞,那些被囚禁在海外的百姓,并非全是被騙去的,有些是遭了歹人的暗算,被綁架、脅迫而去。”
“沒錯,我也有所耳聞。那些歹人趁著朝廷開放海禁,購置了出海的大船,四處抓人,關在船艙底層,如同販賣豬羊一般,將人賣至海外,從中謀取暴利。”有官員接著說道。
“此事若當真屬實,那可真是駭人聽聞。我大明境內,朗朗乾坤,竟有奸人膽敢做出這等惡行,若不加以嚴懲,豈不是人人自危?”有官員憤慨萬分地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