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你一言我一語,議論紛紛。
“我大明已向全世界各國宣戰。不過此前出海的,皆是藩王、皇室宗親、勛貴以及民間豪商。依我之見,陛下想必是打算趁此契機,正式由朝廷派兵出海了吧。”
一位官員目光炯炯,語氣中帶著幾分篤定。
“如此說來,倒確實頗有道理。”另一位官員微微頷首,若有所思地回應道。
“看來,我大明不久之后便要開啟一場新的戰爭了。”又一人低聲感嘆,眼神中既有期待,又帶著一絲憂慮。
“話說回來,這遠征女真三部的戰事才剛剛結束,陛下就這般急不可耐地開辟新戰場。長此以往,我大明往后難道真要戰事連綿不絕了嗎?”一位官員眉頭緊皺,憂心忡忡地說道。
“這又有何妨?自陛下改革軍制以來,我大明天軍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。況且,打仗非但不會讓國庫虧空,反而還能盈利,且傷亡也不大,實在沒有理由不支持!”一名武將滿臉漲紅,大聲叫嚷著,情緒顯得極為激動。
“哈哈哈,所言極是!從前我大明之所以不愿對外擴張,其一是兵兇戰險,一旦戰敗,局面便會不可收拾;其二,無利可圖,空有開疆拓土之名,對國家和百姓并無益處。如今這兩個難題皆被陛下成功解決,大明征戰天下,正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,正當其時啊!”一位官員撫著胡須,搖頭晃腦地分析道。
“無論如何,我大明百姓絕不能被海外番邦囚禁受辱,這等行徑嚴重有損我大國國體,朝廷理應即刻出兵,將他們救回來!”又一人義憤填膺地高聲說道。
參與討論的眾臣,一個個情緒激昂,紛紛喊打喊殺,竟無一人反對出兵。
這其中緣由,一來是大明軍隊接連對外作戰所取得的輝煌戰績,讓眾人的信念堅如磐石。
他們堅信,大明出兵海外,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,根本不存在太大風險。
二來,眾人心里都跟明鏡似的,出海乃是陛下欽定的國策,這是大勢所趨,順勢附和,至少不會說錯話。
畢竟,能登上朝堂參與朝會的官員,哪個不是政治嗅覺敏銳至極,怎會隨意亂說?
陛下既然為此事震怒,那多半是鐵了心要出兵了,官員們自然不會在此事上忤逆陛下。
然而,即便如此,仍有一些人在心中持有不同意見。
只不過,這些人都默默地站在一旁,靜靜地傾聽著,無人敢將心中的反對之言說出口。
就在眾官員討論得熱火朝天之時,不知是哪位官員冷不丁地開口說道:“你們都只盯著血書求救之事,難道就沒有一人關心藍玉在女真三部實施新政一事?《大明日報》上對此可是連篇累牘地報道,更有眾多書生,紛紛給朝廷各部寫信,上書朝廷,懇請在我大明境內推行新稅制。”
此言一出,原本嘈雜的各種議論聲瞬間戛然而止。
整個場中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,突然陷入了詭異的安靜。
書生寫信上書之事,早已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。
在場的這些大明官員,不少人都曾看過那樣的信件。
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得很,可偏偏就是無人將那些信呈遞給陛下。
此時此刻,驟然有人提起此事,大家便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默。
“哼,不過是書生亂國罷了。我大明的國政,怎能聽那些無知書生的一派胡言!”一位官員滿臉不屑,語氣中充滿了輕蔑。
此言一出,就如同點燃了一桶火藥,瞬間引爆了全場。
眾官員紛紛七嘴八舌地接話。
“言之有理!什么按田地多寡交稅,田地越多,需繳納的賦稅就越多,簡直荒謬至極!”一位官員怒目圓睜,用力拍著桌子說道。
“就是啊!憑什么田產多、家境富庶,便要多交稅?這天下哪有這般道理?”另一位官員滿臉漲紅,情緒激動地附和。
“那些人還鼓吹所有士紳都不能享受免稅特權,簡直太過分了!”一位花白胡子的官員吹胡子瞪眼,氣得渾身發抖。
“豈止如此!他們當中還有人稱贊梁國公在女真三部推行的分田地政策,竟還想讓我大明效仿,這分明是存心擾亂天下!”一人雙手揮舞,義憤填膺地叫嚷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