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縉微微仰頭,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自傲。
“這一生,我閱人無數,自以為世間庸庸碌碌之輩如過江之鯽,才情高絕者則鳳毛麟角。”
“然而,當今天子卻截然不同。且不說他的詩詞文章光耀千古,武功治世功蓋萬世。”
“單論他所開創的科學一門,可謂是浩瀚深邃,無所不包,能洞悉萬事萬物的本質與根源,直指其本意。”
解縉眼中滿是驚嘆:“以天子這般年紀,解某私下以為,天子定是生而知之的天縱奇才。”
“不然,實在難以想象,這世間怎會有人擁有如此超凡的才情與能力!”
“上天降此等天子于大明,實是我大明千千萬萬百姓之福。”
“只不過……”
解縉說到此處,微微頓住,伸出右手,張開五根手指,晃了晃,道:“正所謂‘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’。”
“你看這五根手指,長短不一,各有其用。”
“當今天子雖聰慧絕頂,心懷遠大志向,文治武功皆堪稱千古帝王中第一人。”
“但他太聰慧了,少年老成,行事過于謹慎,有時不免錯失一些良機。”
“譬如,當下的新政與新學之事。”
他的語氣,陡然間銳利如出鞘之劍,劃破空氣。
“解某身為讀書人,自小飽讀圣賢經典,心中一直懷輔佐君王、治理天下之志愿。”
“若明知君王有所不足,卻畏首畏尾,不直言進諫,而在一旁袖手旁觀,那我解縉又怎配自稱圣人弟子?”
“自古‘武死戰,文死諫’。”
“解某之前也曾在朝中為官,深受朝廷恩澤。”
“更何況此番承蒙陛下不棄,召我進京,共商新政新學之事。”
“為報君恩,為天下百姓,為不負圣人教誨,解某自當將生死置之度外!”
他越說越激動,語速愈發快了起來。
說到此處,猛地端起面前的茶杯,仰頭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。
“陛下開創科學一脈,建工廠,辦銀行,興教育,使大明風氣煥然一新。”
“對外則平倭寇,伐北元,定南洋,戰功赫赫。”
解縉的臉上浮現出欽佩之色,細細歷數著陛下的諸多功績。
“陛下的種種舉措,足以功蓋千秋。”
“那些不明就里的外人,還以為陛下行事冒進,膽大妄為。”
“無論是出兵討伐,還是大力改革,從無半分遲疑。”
“敢做天下人不敢做之事,冒天下人不敢冒之險。”
“實際上,依解某看來,陛下對這些事時,從不冒險,陛下胸中,早有成竹。”
他微微瞇起眼睛,似是已然看穿了大明天子深謀遠慮的心思。
一切看似驚險萬分,實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“然而,唯獨在推行新政新學之事上,陛下仍有些猶豫不決。”
“陛下擔憂貿然推行,會引發朝局動蕩,致使人心不穩,甚至讓天下不得安寧。”
“卻不知機不可失,失不再來。”
“這世間之事,又怎能事事都等到有十足的把握,再著手去做呢?”
“如今我大明百姓生活富足,衣食無憂,倉庫里的糧食堆積如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