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回答,著實大大出乎朱允熥的意料。
他雙眉微微一蹙,沒好氣地瞪了解縉一眼,質問道:“你既然明知此計行不通,卻為何還要呈給朕這樣一份奏折?”
解縉不卑不亢地回應:“草民之所以如此上奏,實則是為了方便陛下施政。”
“若草民所提乃是溫和之策,那些官僚與豪紳,必定還是會竭力反對。”
“既然橫豎都是反對,草民倒不如采取激進之舉,借此大造聲勢,令他們心生惶恐。”
“待時機成熟,陛下再出面調解,逼迫草民等人做出退讓,施恩于那些官僚豪紳。”
“如此一來,新政便有望順利推行。”
朱允熥聽后,不禁一怔。
這不就是為了讓別人同意開窗戶,先提出要掀了屋頂的策略嗎?
不得不說,這確實頗有道理。
解縉竟能將這等微妙之處看得如此透徹,著實令朱允熥對他刮目相看。
這時,楊士奇開口道:“話雖如此,然而如此大造聲勢,極有可能致使人心惶惶,甚至危及江山社稷的安穩。倘若因此引發動亂,那可就真的弄巧成拙了。”
解縉反駁道:“楊大人,大明的江山斷不致如此脆弱不堪。”
“大人身居高位,平日里往來之人,盡是高官勛貴、豪紳子弟,所聽聞的自然皆是反對之聲。”
“可方才在茶館之中,眾人態度的前后轉變,楊大人也都親眼目睹了。”
“實際上,支持新政與新學之人,大有人在。”
“只不過,他們大多是窮苦百姓,無力發出自己的聲音罷了。”
“但只要朝廷一聲令下,他們定會紛紛響應。”
“上有陛下的圣意,下有百姓們的擁護,就憑那些反對新政的官僚和豪紳,又怎能動搖大明的江山根基?”
“何況只要朝廷不真正下令,只是大造輿論聲勢,他們就會始終抱著一線希望,不會狗急跳墻。”
“待到陛下施思,他們更是只會喜出望外。”
楊士奇一時語塞,陷入了沉默,不再言語。
朱允熥眼中帶著一絲探尋的意味,再次笑著發問道:“你說沒收地主豪紳的田地,給每個人平分田地,只是一個幌子。那你且細細說來,真正要實施的新政,該是怎樣一番模樣呢?”
解縉忙道:“陛下天縱英才,雄才偉略,胸中早有經天緯地之謀,如浩渺乾坤,包羅萬象。草民豈敢在陛下跟前班門弄斧,妄自獻丑。”
稍作停頓,他又鄭重道:“草民此番千里迢迢進京,一心只為幫陛下堅定決心,愿效犬馬之勞,助陛下一臂之力而來。”
“朕命你說。”朱允熥面容平靜,聲音清淡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捕捉到皇帝語氣中有一絲若有若無的不悅,解縉心中一凜,忙不迭道:“陛下有旨,草民不敢不從。”
“陛下此前采取了限制田租之策,又大力鼓勵勛貴豪紳將自家的田地向朝廷出售,這些措施,高瞻遠矚,草民以為,極為妥當。”
“后續朝廷只需依循此方法,穩扎穩打,循序漸進,從地主手中將田地逐一贖買回來即可。”
“待到天下的田地,盡數歸于朝廷之手,那時再將這些田地公平合理地分給所有百姓,一切自然就順理成章了。”
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,輕輕搖了搖頭,道:“此前向勛貴豪紳收購土地,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給他們提供組建雇傭軍出海所需的經費開支。”
“借此收回一部分田地,只是附帶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