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若全國的地主鄉紳,一窩蜂地都向朝廷出售田地,朝廷又如何能拿出如此巨額的錢財呢?”
天下的田地,十之七八掌控在地主鄉紳手中。
若要將所有田地全部贖買回來,所需資金之龐大,實在難以用數字去衡量。
再說,真要是把這么龐大的固定資產,全部轉化為流動資產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大明的物價定會因此陷入混亂,變得動蕩不堪。
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,二者之間的差別,猶如天塹鴻溝。
一旦沒了固定資產充當貨幣的儲水池,大明的經濟形勢,瞬間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。
這個法子,肯定行不通。
解縉聽后,拱手說道:“草民大肆營造要實施新政的聲勢,就是為了讓那些人害怕。”
“這時候,朝廷再出手收購,田地的價格,就能壓到最低。如此一來,所需要的錢款,也會大大減少。”
朱允熥微微點頭,這一點的確是毋庸置疑的。
朝廷放出風聲,輿論上大造聲勢施壓。
田地的價格必然大跳水。
然而,這有一個底線。
“即便如此,所需的錢款依舊過于龐大,已然大大超出了戶部所能承受的極限。”
他微微蹙眉,腦海中浮現戶部捉襟見肘的賬目。
“這般做法,雖說能使田地價格降低,可一旦低到某個程度,那些地主們無論如何都不愿拋售了。”
“還有一個法子。”解縉很快又提出了新的建議:“草民對銀行之事,也算略知一二。”
“陛下可下令讓大明銀行開出承兌支票,購買田地所需的款項,由大明銀行承兌,但兌付時間可設定在三年、五年,甚至十年之后,期間由銀行支付利息。”
“到期之后,還可鼓勵地主們將錢款繼續存于銀行,朝廷一樣給付利息。如此一來,朝廷所需付出的款項,便能分作數十年,逐步付清。”
銀行自成立已有數年,士大夫們在這期間,也逐漸對其運轉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解縉平日里便對這些新鮮事物頗為關注,對此自然也有一番研究。
分期承兌?
朱允熥聽聞此言,心中不禁一動。
不得不承認,這乍一聽,確實像是個可行的法子。
但他僅僅思索了片刻,很快便在心中予以了否定。
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,歸根結底,還是流動性的問題。
分期承兌,終究還是需要承兌。
即便大明銀行財力雄厚,勉強能夠承擔,可一旦投放如此巨量的貨幣到市面上,后果仍是無法想象的。
至少,這樣做就意味著未來十幾年間,大明的印鈔機將馬不停蹄地飛速運轉。
持續十幾年的“大放水”!
而朝廷在這期間,還無法進行有效的縮緊調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