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整耗費了近一個小時,他才終于將心中的藍圖盡數講解完畢。
大殿之內,隨即陷入一片沉寂。
眾人皆低頭不語,眉頭緊鎖,仍在細細品味著他所闡述的新政方略。
良久,楊士奇率先打破沉默:“地方衙役的管理,自古以來便是棘手難題。陛下如今提議將他們悉數納入朝廷體系,如同管理官吏一般嚴加約束,此法確實高明,令人耳目一新。”
他言語中帶著幾分贊許,目光卻隱隱透出一絲復雜的情緒。
朝廷難道從不知曉衙役的種種劣跡嗎?
當然不是!
歷朝歷代,官府對這些基層爪牙的弊端心知肚明,卻始終沒有解決的辦法。。
以前大明朝廷也曾嘗試設立一些“有編制的”衙役,試圖加以規范,但名額寥寥,杯水車薪。
歸根結底,農業時代的朝廷,依賴田賦與人丁稅維系運轉,財力有限,實在無力供養過多專職衙役。
然而,衙門事務繁多,日常差遣又不能盡靠寥寥幾人。
于是,更多的時候,官府只能倚仗那些沒有薪水的臨時差役來填補空缺。
這些人既無俸祿傍身,自然不會甘心白白效力,撈錢便成了他們的生存之道。
朝廷對此并非毫不知情,可他們盤剝的是民間血汗,而非國庫銀兩。
于朝廷而言,似乎無關緊要。
這些臨時衙役通過威嚇壓榨百姓謀取私利,而朝廷則借他們的存在,進一步鞏固對底層的掌控。
只要他們行事不至太過囂張,朝廷便佯裝視而不見,默許其行事。
可一旦劣跡過分,激起民怨沸騰,朝廷便雷霆震怒,殺一儆百,以平息眾怒,收攬民心。
實際上,這就是一種冷酷而精妙的統治手腕!
因此,盡管民間怨聲四起,苦不堪言,官員們也時常上書陳述此事,但歷朝歷代的朝廷,卻從未真正下定決心加以解決。
一方面,稅賦收入捉襟見肘,國庫空虛,實在是無力承擔徹底改革的負擔。
另一方面,則是骨子里壓根兒不想觸碰這塊燙手山芋。
某種意義上,朝廷倚仗衙役治理百姓,就有些像后世的警察,暗中借助黑幫維持街頭秩序一樣。
這聽來像是個令人嗤之以鼻的黑色笑話,可在某些國家、某些角落里,卻是不折不扣的現實。
古時的朝廷,亦是如此。
衙役之害,朝野上下無人不知。
那些基層差役魚肉鄉里、橫行無忌的行徑,早已是公開的秘密,官員們心照不宣。
然而,朝廷既無余力增撥開支,又不能大幅加征賦稅,便只能放任這些衙役自行“開源”,從百姓身上榨取油水,以此養活自己,順帶維系統治的穩固。
這種做法不僅在古代屢見不鮮,甚至在后世的現代社會,某些國家的財政一旦陷入困境,政府無力支付行政人員薪俸時,也會默許行政執法機構在一定限度內“放開手腳”,讓他們自行向民間搜刮財物,維持運轉。
這種例子,并不罕見。
實際上與古代的衙役制度如出一轍,不過是換了副面孔罷了。
如今的大明卻已今非昔比。
財政賦稅連年增長,國庫漸豐,已然有了充足的底氣去供養一支正規的衙役隊伍,再無需依賴這種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卑劣手段來“養”官差衙役。
朱允熥便決定改掉這些,讓國家行政治理完全正規化。
這無疑是天翻地覆的大事。
也讓楊士奇心中感慨萬千,故而他才會一邊贊嘆,一邊卻顯得神情復雜。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