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一來,減稅之策便如流水般順暢推行,惠及民間而不傷國本。
這一切,朱允熥都以帝王之姿運籌帷幄。
糧食是百姓的命根,是社稷的根基。
只要糧價穩如磐石,民心便如鐵鑄般堅不可摧。
而他,便是那個為萬民撐起這片天地的明君,俯瞰蒼生,受萬民擁戴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樁事讓百姓心生歡喜,拍手稱快。
那些地主鄉紳將田地交予“銀行”之后,銀行并未將其閑置,而是委托給專門的田地租賃機構加以管理。
新政開始后,尋常百姓只需支付遠低于昔日鄉紳索取的低廉租金,便能輕松租到田地耕種。
更令人欣慰的是,朝廷所成立的租賃機構秉持公平之道,行事公正無私。
凡是愿意下地勞作的人家,家家戶戶都能分到田地。
每家每戶能租種的田畝,按人口均攤,租期長久穩定,宛如朝廷親手賜予他們一份屬于自己的土地。
雖名義上只是“租賃”,可實則與“分田”給了他們無異。
當然,若有人自愿放棄租田,朝廷也不強求。
畢竟,愿種田者眾多,無需逼迫任何人拿起鋤頭。
那些不愿耕作之人,也并非無路可走。
他們多半選擇進城謀生,或投身修路筑橋修水庫等浩大工程,憑一身力氣養家糊口。
恰逢大明如今百業待興,正需無數這樣的自由勞動力。
無論是田間耕耘,還是城中打拼,這些新政帶來的機遇,都讓百姓真切地嘗到了甜頭。
如此恩惠當前,他們又怎會不支持新政?
怎能不感恩戴德呢?
連那些衙役也不例外,對深政十分歡迎。
朝廷推行“收支兩條線”的鐵律,嚴令所有收入歸入國庫,徹底堵死了他們過去隨意敲詐勒索的門路。
乍看之下,這無疑狠狠削了他們的油水,斷了他們的生財之道。
可陛下仁心寬厚,竟下旨將衙役納入與官員同等的管理體系!
若能通過考核轉正,他們便可搖身一變,成為名正言順的“官”。
雖無品級加身,可比起昔日那卑微不堪的差役身份,這已是天壤之別,足以讓他們心潮澎湃。
過去,他們雖能仗勢敲詐些許銀錢,可那不過是朝廷不發餉銀逼出來的無奈之舉。
即便如此,這點蠅頭小利還時常被上司當作借口,有什么事便拿他們下手,當替罪羊處罰,板子落下來毫不留情。
如今,他們卻有機會堂堂正正領取朝廷俸祿,與老爺們平起平坐,做一個體面的“官”。
這滋味,怎能不令人向往?
想當年,他們好似后世某些國度里的黑幫嘍啰,表面耀武揚威,實則日子過得窩囊不堪。
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,便是管束“黑幫”的“捕快”,呼來喝去,視他們如草芥。
風光時,他們是老爺手中起夜的尿壺,隨手拎來用上一用。
無用時,便被棄之角落,蒙塵生銹。
可如今,竟有了轉正的曙光!
雖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經一段時間的考察與磨礪,但只要希望在前,便有奔頭在心。
為了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,衙役們一個個皆收斂了往日的囂張跋扈,變得循規蹈矩起來。
他們不再隨意欺壓百姓,反而在公務中兢兢業業,唯恐行差踏錯,失了前程。
一時間,各地衙門的風氣煥然一新。
昔日的烏煙瘴氣被清風吹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派肅穆與正氣。
新政如同一劑猛藥,不僅治愈了民間的疾苦,也洗滌了官場的濁流,讓大明的每一個角落都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