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朕今日親臨此地,既是為視察工廠的實況,了解你們的進展,更是為了替你們掃清前路上的障礙。”
他的聲音雖平穩,卻蘊含著一股帝王獨有的氣度,既威嚴又親和。
那雙銳利的眼眸掃過眾人,既是詢問,也是期許。
此次駕臨,不僅僅是為了檢閱成果,更是要以天子之尊,為這宏偉事業鋪平道路。
聞聽皇帝之言,賴文安與身旁幾名官員交換了一個眼神,隨即躬身開口,語氣中夾雜著敬畏與一絲自責:“陛下如此關懷臣等,臣等實在惶恐萬分。”
他微微低頭,聲音沉重了幾分:“研制蒸汽機車,本是臣等職責所在,如今卻勞動陛下費心籌謀,實乃臣等無能,愧對圣恩。”
“不過,正如陛下所言,蒸汽機車乃關乎大明未來命脈的重器,臣等豈敢有絲毫隱瞞?”
他稍作停頓,仿佛在腦海中仔細斟酌言辭,片刻后,方才繼續說道:“這臺機車功率驚人,內部壓力極高,因此對密封性的要求近乎苛刻。”
“過去,蒸汽機的密封全靠麻繩浸油來維系。麻繩柔韌,能適應活塞運動時的細微偏移,而油脂則潤滑部件、強化密閉效果。”
“隨著冶煉技藝精進,鑄鐵環的精密度大幅提升,密封性能一度令人十分滿意。”
“可如今機車所用的蒸汽機功率驟增,壓力隨之攀升,這些改進卻又被抵消得無影無蹤。”
“船舶尚可并用多臺蒸汽機分擔負荷,但機車受限于結構,只能不斷提升單臺功率。”
“更何況,眼下的試驗僅在平地進行,若日后要翻山越嶺,面對陡坡險峻,拉載貨物所需的動力必將成倍增長,對密封的要求也將嚴苛到令人生畏。”
賴文安深吸一口氣,語氣中透著幾分無奈與急切:“臣等已嘗試多種方法,如石墨、樹脂、油脂,也用各種配比反復試驗,可收效甚微,難見突破。”
“去年舳艫侯率軍遠征南洋,奉陛下旨意遣人帶回了橡膠。”
“據聞陛下曾言,此物用途廣泛,不僅可制作自行車、馬車的輪胎,還能用于蒸汽機的密封。”
“臣等滿懷希望,立即著手試驗,怎奈結果卻不盡如人意,遠未達到預期效果。”
他垂下眼簾,聲音低沉,帶著深深的自責:“臣等才疏學淺,如今已不知該如何破局,還請陛下明示方向,指引臣等走出困境!”
言罷,他與身旁官員齊齊俯身,靜待圣裁。
神情中既有對困境的焦灼,又有對天子智慧的無限信賴。
在他看來,眼前大明少年天子有上天指引,肯定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曉的。
朱允熥微微一愣。
確實。
蒸汽機的原理既已清晰,且制造出來了,其后續的突破,無非取決于三大核心:冶煉技術的精湛程度、部件加工的精密水準,以及密封能力的強弱。
而在這三者之中,密封能力尤為重中之重,堪稱命脈所在。
“橡膠確有極佳的密封潛力,若能加以開發,其性能遠超油浸麻繩,強上不知凡幾。”
朱允熥的語氣十分肯定。
隨即話鋒一轉,帶著幾分指引之意:“不過,天然橡膠尚需改良,方能真正派上用場。”
“具體如何調整,你們需多做化學試驗,或嘗試在橡膠中摻入某些物質,或探索其他方法,逐一驗證。”
“慢慢摸索,總能找到正途。”
說到這里,朱允熥心中卻泛起一絲無奈。
他很清楚,天然橡膠在后世之所以大放異彩,必定經過了復雜的加工與改良,可具體步驟是什么,他卻是一片茫然。
他畢竟不是這方面的行家,前世不過是個熱衷上網的普通人罷了。
偶爾在網絡的浩瀚信息中瞥見一些奇聞異事,或稀奇古怪卻無甚大用的知識,便隨便記下幾分。
若是碰巧留在了腦海深處,就成了如今足以指導大明科學發展前路的“遠見卓識”;若是看過即忘,或壓根未曾遇見,那就無計可施了。
這些零散的知識片段,正是推動大明革新的火種。
可若放在前世,它們不過是些不值一提的東西,算不上系統性的知識,沒什么用處。
誰會吃飽了沒事,刻意去鉆研這些雞毛蒜皮呢?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