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功成名就之后,李成桂卻并未立李芳遠為世子,反而剝奪了他的兵權,消弱他的影響力,將其邊緣化。
父子之間的嫌隙由此而生,微妙而復雜。
表面上,李芳遠對父王畢恭畢敬,言行毫無逾矩之處。
暗地里,他卻早已著手培植親信,悄然編織屬于自己的勢力網。
此次隨使團隱姓埋名而來,不僅意在窺探大明的國力與底蘊,更希望通過此行,為自己日后的權力爭奪爭取大明的默許,甚至是支持。
這些隱秘的圖謀,皆未能逃過大明情報網的耳目。
朱允熥嘴角微微上揚,浮起一抹冷峻的笑意。
他早在談判之初便定下“以拖待變”的策略,故意讓高麗使團在京中空耗時日,表面上不冷不熱,實則暗中將對方的一舉一動皆嚴密監控。
使團與高麗國內的密信往來、高麗國朝堂上各方勢力的態度,甚至李成桂本人的焦慮與不安,皆被大明探得清清楚楚。
事實上,高麗君臣早已被大明的赫赫威名震懾得心神不寧。
放眼四鄰,倭國已被征服,北元灰飛煙滅,女真三部亦蕩然無存。
高麗如今孤立無援,宛如風中之燭。
朝野上下,無不惶恐難安,唯恐大明鐵騎踏破國門。
早日與大明達成盟約,換取庇護,方能讓李成桂與他的臣子們睡一個安穩覺。
正因如此,高麗國內頻頻遣來急信,催促使團盡快簽署條約,了卻懸在心頭的利劍。
然而,李芳遠卻暗中壓制使團,硬生生將談判拖延至今。
朱允熥的目光牢牢鎖定站在殿下的李芳遠,語氣陡然轉為冰寒刺骨:“李芳遠,身為高麗國王之子,你卻一再阻撓大明與高麗締約,莫非心懷敵意,欲與大明為敵?”
“若果真如此,使團盡可即刻啟程返回高麗。”
“不過,不與大明結盟,便是與大明為故。”
“朕之榻側,焉能容他人安枕?”
“若高麗國執迷不悟,大明唯有揮師前往!”
此言一出,殿內霎時陷入死寂。
高麗使團的正使與副使瞠目結舌,面露驚惶,而李芳遠亦僵立當場,似被這突如其來的雷霆之勢深深震懾。
誰也未曾料到,方一入殿,大明皇帝便直指李芳遠,揭破其身份,更以如此凌厲之勢攤牌。
朝堂之上,群臣亦是神色微變。
許多大臣相互交換眼神,暗自心驚。
須知,李芳遠的真實身份乃是情報工作者所探得的絕密情報。
殿中諸臣大多未曾耳聞。
此刻聽皇帝親口點出使團中竟藏有高麗王子,無不愕然。
李芳遠面上掠過一瞬慌亂,瞳孔微微收縮,但隨即深吸一口氣,強自鎮定。
他抬起頭,目光迎向龍椅上的朱允熥,竟毫無退縮之意。
“陛下圣明!”李芳遠朗聲開口,語氣從容。
他緩步上前,站到正使之前,拱手一揖:“不知陛下何以洞悉外臣微末之身?”
既被點破身份,他索性不再掩飾,言辭坦然自若,頗有幾分臨危不亂的風度。
朱允熥冷哼一聲:“朕乃大明天子,自有耳目遍布天下。世間之事,皆在朕之掌中。”
“你喬裝打扮,混跡使團,意圖瞞住世人,但又豈能瞞過朕的耳目?”
他的聲音陡然拔高,隱隱透出雷霆震怒:“李芳遠,你好大的膽子!竟敢隱瞞身份,藏身使團,卻不向大明坦陳來意。”
“單憑此條,朕便可治你欺君之罪!”
殿內的空氣仿佛凝固,朱允熥的話便似重錘敲擊。
群臣屏息凝神,連高麗正使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。
李芳遠卻未被這氣勢壓倒。
“陛下胸懷吞吐四海之志,料想不會與外臣這等小人物斤斤計較。”
“何況,外臣這拙劣的偽裝伎倆,怎能逃過陛下明察秋毫的法眼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