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語氣一轉,道:“臣隨使團而來,只為親眼一睹大明盛世氣象,絕無半點惡意。”
朱允熥眸內寒光一閃,聲音依然冷冽如冰:“朕不管你隱姓埋名有何圖謀,但你若執意阻撓條約,拒與大明修好,便是自絕于朕!自絕于天下!”
“大明天威,豈容你挑釁?”
他的聲音如利刃般,刺向李芳遠,殺機凜然,殿內的溫度仿佛驟降數分。
李芳遠心頭一震,面上終于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。
他垂首片刻,似在斟酌對策,額角隱隱滲出細汗。
短暫的失神后,李芳遠迅速斂去慌亂,反而昂首挺胸,語氣沉穩且自有決然之氣:“小國之臣,出使大國,自當將生死置之度外。”
“大明所提條約,條款嚴苛,實非我高麗所能承受。”
“高麗雖國勢微弱,臣卻不敢輕率應允,屈節辱國。”
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:“既如此,朕便先誅爾等,再揮師北上,征伐高麗。”
這番話雖是輕描淡寫,卻如寒風過境,裹挾著森冷的殺意,比方才的警告更添幾分凌厲。
殿中諸人無不心頭一凜。
高麗的正使與副使更是面色慘白,身上滲出冷汗,身形亦微微顫抖,似被這無形的威勢壓得喘不過氣。
李芳遠瞳孔微縮,喉頭滾動,強自按捺住內心的波瀾。
“臣乃高麗國王之子,亦為使臣,肩負國家重托。”
“維護國祚尊嚴,乃臣之本分,亦合圣人之道。”
“陛下若因臣之直言而加誅戮,只恐有損大明皇帝的圣名。”
他稍稍一頓,語氣轉為緩和:“高麗愿與大明永結盟好,然條約中有些條款,確需再行商榷,方能兩全其美。”
朱允熥驀地放聲大笑,隨后譏誚道:“好一個李芳遠!你口口聲聲為國盡忠,可嘆你殫精竭慮,傾盡心血,你那父王卻從未想過將王位傳于你手!”
他聲音陡然轉厲,如利刃出鞘:“朕今日便與你開誠布公!”
“若你即刻簽署此約,朕可助你從你父王李成桂手中奪得王位,保你登上高麗王座,如何?”
李芳遠眼底閃過一抹復雜的光芒,似驚愕、似掙扎,轉瞬即逝。
他緩緩抬頭,迎向朱允熥的目光,沉聲問道:“陛下為何獨獨垂青于臣?”
朱允熥淡淡笑道:“因你有治國之才,能穩住高麗朝堂。”
“朕欲讓周邊諸國,皆安穩無虞,無需大明耗費心力維系。”
“你,正是合適之人。”
他語氣斬釘截鐵:“此約,朕一字不改。”
“你若應允,便是高麗之王;若執迷不悟,朕即刻取你性命,另擇他人代之。”
“生死存亡,榮華富貴,盡在你一念之間!”
殿內霎時寂靜無聲,群臣屏息,目光齊聚李芳遠。
他的臉色變幻莫測,時而緊繃,時而深思。
作為一個胸懷大志的政治家,他心中尚有無數宏圖未展,怎甘心命喪異鄉?
更何況,朱允熥的許諾并非空言。
大明皇帝的威嚴與實力,足以翻云覆雨,改換一國之君。
他本來就是高麗的國王之子,且在朝中有很深厚的勢力,再加上大明的扶持,奪得大位,易于反掌。
李芳遠也深知,高麗國小力薄,面對大明的赫赫威勢,根本無從抗衡。
他阻撓條約,表面是為國爭利,實則暗藏私心,欲借此為己謀取更大的政治籌碼。
如今,朱允熥直擊要害,拋出王位之誘,他的盤算已然無處遁形。
良久,李芳遠終于下定決心,俯身跪下拜道:“高麗使臣李芳遠,拜謝大明皇帝陛下恩典!”
“外臣愿簽署此條約,率高麗永世歸順大明!”
……</p>